题记: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闻父亲曾是远近闻名的笛子演奏爱好者,那已是十年前的往事了。
父亲辈的老邻居们退休后闲话家常,聊起当年我的父亲可是片区里知名的吹笛能手。我惊讶不已。私下询问母亲,她竟也不知此事。
但母亲提起家中的确藏着一支年代久远的竹笛。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们刚结婚时,这支默默无闻的笛子就跟随父亲热衷的书籍、盆景一起搬进了新家。
母亲也曾好奇地问过父亲笛子的由来,他每每都是默不作声,似有千头万绪在心头,另有苦衷。于是她就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后来我追着老邻居非要问个究竟,无意间发现了属于父亲的心灵密码。
在父亲刚成年后不久,家中遭遇一系列打击和变故,使原本性格外向开朗的他转变成为一名沉默寡言的少年。
孤独的少年郎,眉宇间英气勃发,一双炯炯有神含情目,似是会说话。
转眼间他已长成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的模样儿。叫周遭年龄相仿的姑娘们暗暗惦记在心头,转角邂逅时都忍不住回首望一眼。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独自蛰居在一处租屋里。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多是哲学、辩论艺术题材之类的书籍。偶尔摆弄松柏盆景,从不与旁人多言几句。
他早已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要是遇到邻居们的日常问候,他也是浅浅淡淡的报之以微笑。
闲暇时光里,香气氤氲的春夜,他独自吹奏着《姑苏行》,旋律优美典雅,抒情,内涵意境深刻,婉转的旋律里暗涌着他孤寂的心声。——知音难觅。
但这孤单少年郎的悠悠笛声却打动了不少妙龄少女的芳心。
在那个异性之间说话都会脸红的羞涩年代,全凭眼神来交流好感,所谓“心领神会”大致就是这个意思。那是一个“从前慢”的年代。
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气质温婉,举止娴雅,体态窈窕,是父亲心目中一直属意的对象。但碍于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实际情况,他迟迟没有主动追求这位意中人。
他在心爱的书籍里悄悄用李后主的诗词诠释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彼此钟情的两人终究还是错过了。因为姑娘的父母认为父亲家的实际条件完全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之后姑娘也勉强听从了父母的安排,远嫁他人。
听老邻居说,就是那位姑娘离开的那个夜晚起,父亲自此再也没有吹奏过心爱的笛子。
斯人已去,然独留少年空悲戚。这段没有开始,就嘎然而止的爱情,注定是这般无言的结局。
但其中千回百转的缠绵悱恻缱绻在父亲的内心深处,久久不散,荡气回肠。
每次他听到《忘情水》这首歌时,都会很动情地哼唱。我都发现他有些泪光闪闪。
我明白,他一定是在怀念当年那个只属于自己的春夜和那份朦胧的心情。
尾声: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