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否常常感觉到焦虑,却不清楚真正的压力源是什么?
工作中偶尔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明明很努力了还是做不好?
在人际交往中,时常会有“跟这个人没法沟通”的感觉?
你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呢?
努力了还做不好——
“一定是努力错了方向,我转型、跳槽、重新定目标。”
“我实力不够强,赶紧报课程、看书、找高手指点。”
“一定是到了瓶颈期,忍着、挺住、熬过去就好了。”
“我应该做策划的,非要让我做销售,经理弱爆了,我要找大boss谈谈。”
他/她真难沟通——
“沟通不了就不沟通呗,大不了绝交。“
“这个问题是她错了,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
“哎呀呀,这个话题伤感情,不说了吃饭去。“
“我跟他说不通,回头找小A去说,小A的话他会听的。“
哪种处理方式更好?你通常会怎么做?
很多人会说,看情况,要么看人,怎么处理更合适就怎么做呗。
对,关键就是“合适“。那么,如何判断什么方式是”合适“的呢?
我无法给你答案,DISC可以。
什么是DISC?
DICS是一个快速了解他人与自我了解的行为风格模型,能够迅速应用在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中,让你在任何时间、地点、场景中,做出最“合适“的行动,实现完善自我、影响他人、凝聚团队的目的。
DISC跟九型人格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了解人、分析行为下的性格的模型,学习九型人格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更适合相对专业、深入的研究;DISC更简单有效,适合初学者快速掌握和运用。
怎么学DISC?
我推荐这本书——《DISCOVER自我探索》
这本书高度还原李海峰老师的一堂高品质DISC培训课,只要一本书的价格,就能够完整体验几千元的培训课。轻松活泼的可视化排版、口语化的培训内容重现、大量的案例分析,让理论不再生涩难懂,帮助我们轻松理解DISC的核心内容。
DISC模型把人的行为风格按两个维度分为4种类型。第一维度是“任务-人际“,即倾向于关注事还是关注人;第二维度是”直接-间接“,即处事和沟通方式偏主动还是被动,偏快还是偏慢。
4种类型分别是:D-指挥者,I-影响者,S-支持者,C-思考者。在两个维度中的分布如下。
D-指挥者: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具备领导气质。与D沟通要注重结果导向,快速说明重点,婉转提醒错误,不要给他压迫感。
I-影响者:热爱交际,善于描述和营造氛围,热情主动。与I沟通要及时热情的回应,加强形容情感,强调你的体验和感受,有趣、幽默、独特的表述更能吸引I的注意。
S-支持者: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善于表达自己,沉默隐忍。与S沟通应尽量使用温暖的语言,多一些关怀和包容。
C-思考者:谨慎精确,善于抓住关键问题,较难亲近,易悲观。与C沟通要注意不要轻率突破安全距离,用数据和案例说话,C更需要准确的比较结果而不是主观臆测。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不能绝对的把某个人划分为DISC中的一类,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比例的D、I、S、C特质,只是表现的明显程度不同。
其次,D、I、S、C都是描述特点,并不存在好坏对错的判定,切忌用分析的结果给人贴标签。
最后,每个人的D、I、S、C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环境和人的不同阶段中,会或主动或被动的转移和变化。
书中用三国中张飞、关羽、刘备、诸葛亮的案例,分析说明了每种类型都可以由优势转变为劣势,应通过团队结构和沟通的调整来扬长避短。
学会建立和分析个人的DISC报告,能够提醒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主动调整;同时,提示他人该如何与自己沟通更有效。
西游记团队的案例说明了自我调整的能力越强,就能在团队中产生越大的影响力。李海峰老师又用自己举例,来说明DISC在家庭关系中的应用。
经营企业同时需要战场法则和家庭法则,战场先追求结果再考虑感受,家庭先照顾感受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企业二者都要抓好。
学习DISC,就是为了主动的调整自己,改变与他人的沟通方式,适应和影响环境、团队、家庭,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我是什么类型?
呵呵,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