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教育改革,在中国真的是大事,是令人头疼的大事。仿佛在国外很容易就能办到,很容易就能实施起来的事情,到了中国,与中国特有的国情相结合,就会出现很多想都想不到问题,遇见想都想不到的阻力,这也是中国特色。
我是一线教师,对于教育改革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教育改革没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落实,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教改也只能停留在美好的构想阶段而已。
中国的教育改革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那些搞教育改革的很资深的教授,会开展很多调研,会做很多准备,他们很明了中国教育未来的方向,在这方面有很深刻且独到的见解,但是就是有一点令人想不明白,这些搞改革的人,这些编写课程的人却没有到一线教学的经历,没有站在讲堂上讲过课,他们自己编写的教材,自己都没有用过,感觉还是挺可悲的。这就好像商人自己生产的商品,自己却不用;就像厨师,自己做的饭,自己却不吃。理论的建构是很容易的,而且也很容易做到完美。但是唯有那些实际行动的人才会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的这类群体,是没有发言权的,是人微言轻的,是敢怒不敢言的。
一线教师若是单方面想进行教育改革其实是很困难的。若是仅仅有想法也是不行的,这背后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有相关的知识,这都不是最难的,因为教育改革就是要探索,就是要尝试,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学习的。一线教师的困难在于没有相关的接触这些东西的平台,没有学校的支持。若是一个教师想做点事情,第一个首要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大的教育环境,考虑校长的态度,考虑学校的教育教育条件。若是硬件条件跟不上,很多事情是会受阻,教师需要不断的动脑筋,想办法在不利的环境中创造条件。在教育行业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教师被磨的没有想法,同时,这也是教育行业最常见的现实状态。一线教师不愿意行动,那么中国的教育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在这种状态下国家肯定要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
摆在面前的一个最令人棘手的问题就是教育行业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在教师培训、师范教育这一块,还是相当的薄弱。即使有优秀的人才,在若干年后,要么是转行,要么就是安于现状,数着日子过生活。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导致这样状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地位很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怜的教师待遇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在各行各业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唯独教育行业进步缓慢。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教师抵触的心理却是越来越重,倒不是因为不愿意改革,而是,教改需要付出巨大的工作量与教师那微薄的收入越来越不成正比。
中国教育改革往往只关注一些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国教育的发展很不均衡,资源的分配就更不公平了,贫富差距太严重。即使在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市区和郊区就有明显的差异,更不用说下面地方上了。中国未来的发展,仅仅靠这些大城市发展就行吗?紧紧关注大城市的教育就行了吗?很明显是不行的。中国是一个整体,若是只发展其中的某一部分,肯定会引起社会问题,肯定会影响中国整体的发展,拖慢中国发展的速度。
而河北逐鹿学校的教改风波是涉及到家庭与学校教育层面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改革是自上而下 的,这种改革模式的好处就是效率极高。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相应的问题。这种教育改革模式往往只发生教育内部,比如,学校的校长总是在教育体制内部任命,很少聘请体制之外的人。教改,改来改去还是会与社会脱节,不够开放,不够灵活。所以教育改革很容易走偏而没有得到及时灵活的反馈与调节。
在中国,自古以来,教育就被看成是个人上升的通道,即使在今天有过之无不及。在我看来,这也就是教育很正常的功能。好的教育能够提升个人的修养,教育能够使人实现自我的价值,等等。只不过在不同的国家,结合不同的国情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任何时候,谈教育都不同脱离社会。
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学校老师的出发点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社会的发展跟不是人们的发展需求。
家长想要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家长们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人在这种状态下就容易走极端,从而作出错误的决定。
大多数的家长们的两个极端:
第一:不允许出错。家长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导致他们的眼里往往揉不得沙子,家长不允许孩子出错,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的孩子。所以,这种心理就导致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这种恶性的竞争,导致了中国的辅导班市场很繁荣。这给孩子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在中国,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最重的时候实在中学时代,特别是在高三。这种无比沉重的负担扭曲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认识,在千军万马通过独木桥之后,学生们来到象牙塔,一下子就放松了,没有人管无拘无束,也就无所事事。大学和工作阶段其实是一个人最应该学习的阶段。大学,才是自主学习的开始。中国的孩子就是该学习的时候没有精力学习,在该玩耍的年纪被作业压地喘不过气。这就又导致了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很少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的发展处于劣势。中国的很多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创新。
第二:不愿意尝试。中国的家长不愿意孩子出错,所以,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尝试,因为尝试新的东西出错的概率会更高。所以,很少给孩子体验的机会、感受的机会。总是习惯权威的灌输与指挥。急功近利是每个人的弱点,但是在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是,这个弱点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在河北逐鹿的教育改革中,家长会反对“三疑三探”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引入思维导图、深本教学、元认知技术,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尝试,但是家长不同意。在家长的角度看不见学生的城记,没有可视化的评价指标,这在家长看来是要命的缺点。虽然这有些鼠目寸光,没有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是的,教育改革会有阵痛,这些阵痛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进行教育改革的很好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