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刘婷婷,一名新晋妈妈,瑜伽习练者,政策研究员。从昨天开始,我打算每天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记录我一天的思考。今天我的思考是有关于孩子的教育,或者说是如何陪伴孩子度过他最美好的时光。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是最萌,最可爱,也是对外界好奇心最强的一段时光,因为这个时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奇特,那么的有趣,有时又会很无助,很惶恐。看到他第一次看见会闪会发光的小机器人吓的他就在一边躲起来,委屈的看着我。我就知道小朋友的心,小朋友的一切都是敏锐的。
作为新晋的家长,我们的心情其实很多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能够过得更好更快乐,今后的生活更平稳,我们的出发点如此相同,只是各自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有的家长选择了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早教的课程。我开始也在找寻早教课程,但最终,什么也没有买。
在寻找过程中呢,我对比了一下现在国内早教市场上的一些类别,做了些功课,现在我们国内的早教市场上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类类似于巧虎,他们是在通过让你一次性购买很多玩具,定期的按照孩子的月龄给你发到家里,你陪着孩子一起玩耍,让他增长一些体能上的能力,除了这些玩具以外,还会给你发一些绘本,就等于是玩具和读书全都有的,这种呢,是卖实际产品的,或者说,是产品加一些课程的。
还有一种呢,是在先进一点,就是把这些玩法,做成内容和英语启蒙打包在一起,做成了一系列的课程。他们根据孩子不同的周龄,对已经从月龄再细化到了周龄,按孩子的每一周进行不同的游戏、主题设置,让您在家和孩子每天都有相应的游戏,可以进行互动,增长孩子从身体上包括到心理上的一些发育对。还有一些专题的课程,针对爸爸妈妈的,家长大学,这种呢,是卖咨询的,对以半定制化课程内容的方式提供教育轻咨询对。
试课期间呢,我把早教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带小朋友去做游戏。我发现我儿子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玩具,而是来自于我的陪伴。在玩的过程中,他对玩什么,没有和我玩重要,嗯。可是我玩的很有感觉,很受启发。恩发现没有,这里有个特别有趣的问题,就是到最后不是我的孩子要去做游戏,不是我带着我的孩子要去做游戏,而是因为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方法。我想要把这个新的方法赶紧用起来。
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希望多和孩子陪伴,但是不知不觉之中,我的落脚点或者我的目标逐渐的变成了,我要多学,我要多学,我要多学一些。于是我发现我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探索,我变成了追逐。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更多地,专注地探索一件事情,但是我的行为过程,却隐隐约约地向他传达,要不停的去追寻,不停的去追寻,向外追寻,就好像和我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了。于是我选择了不上任何课程。
训练营到现在已经快到尾声了。训练营的班主也在问我要不要购买这个课程,我很诚实的告诉他,虽然我很喜欢他们的教学理念,包括里头一些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会一些感受一些身边的世界,多元的世界,但是我又思考了一下,我觉得现在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给他设置了每周的计划,甚至每周细致到了每天的计划,我从自己的内心上还是不太能接受。
之前和我的小伙伴还在戏谈,还有6000多天,我们的孩子就要高考了。对,6000多天以后,他就已经变成了18岁。在这6000多天之内,按照现在的科学告诉我们的事情,孩子在12岁以后,父母和他就已经是平等的关系,就是说在12岁之前的4000多天,我们还可以对他进行更多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支持。
根据李玫瑾教授的研究发现呢,孩子在品格培养以及一些习惯的养成上,实际上是在六岁之前,对,如果在六岁之前没有进行品格的养成好,那么在6到12岁之间,可能使用的方法就会比在六岁之前更粗重一些,
那么在六岁之前呢,又更被细分到三岁前和三岁到六岁之间,三岁以前是婴儿时期婴幼儿时期,这个时候呢,宝宝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全身心的关爱和养护与陪伴,三岁到六岁之间呢,就是一些品格的养成,以及一些习惯的习得。
那么零到三岁怎么对孩子进行养护呢?我后来在怀孕的时候也看了一些书籍,包括这次的早。包括蒙台梭利的教育法,里面呢,他也说到零到三岁的婴幼儿时期,宝宝一方面是需要全照顾者的全身心陪伴,另一方面呢,他也需要的是不断的输入,大批量的输入,包括语言,美感,
我又看了另一本书上是一位德国人,他在孩子刚出生六周以后就开始对他进行了包括了语言,审美,数字以及体能的一些教育训练和熏陶。他和他的夫人每天会对着孩子读一些诗歌,然后每天会让孩子时不时的看一眼墙壁上挂着的名画。还会给孩子听音乐,然后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说话了,也已经开始能认识商店里挂出的一些画作,因为他的家里也有这些画作。
当时看到这些时,我的内心。实际上有一些冲动,我心想,哎呀,他们的孩子能那么好,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做到这些,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做到,对我希望孩子可以做到,于是我才找这方面的早教课程,我也为此动了心,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因为上了这些课程,从而变得和他们一样优秀。结果我发现我的心态已经变了,变的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孩子的成功,或者是为了证明他是一个成功的孩子。
想一想,我的宝宝还是好辛苦呀,从出生的这一刻开始。就被不断地计划着,丈量着。按照科学的标准丈量着他的身高体重,现在连他是否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到3岁的这125周里,玩儿什么游戏,怎么认识他身边的世界都已经被计划了,或者说被定制化。
因为我的贪心,我的宝宝却要受着他本不该承受的这些压力,就是想到这里我突然不想上这个课了,嗯。虽然我的大脑有时还会不听话的蹦出来,说你应该再多学一些,你还是很生疏,但是我的内心渐渐的在安慰我,对我自己说。我的心里最多的还是对他的爱,因为爱着他,希望他可以快乐,可以健康的成长。马云不是也提过未来的人除了智商情商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商实际上是爱商。
因为我爱他,所以我不忍给他过多的压力,因为我爱他,所以我不忍对他设置。过多的期盼,因为我爱他,我愿意放下我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期盼,只是和他过好每一个现在,每一个当下。
我希望我平静的心态可以感染着他,我的心和他的心紧密相连,只要用心,孩子会感受到我的心,他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能量,他也成为一个平静、勇敢、内心充满阳光的小朋友,从爱中获得爱,从爱中学会爱,从爱中学会创造,学会努力,学会坚强,学会坚毅。他也因此可以激发出他自己的内心,而获得他真正的潜能,做他向往的事情。
有点累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