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学C 前几天发微信闲聊“什么时候回来呀?”“可能要等到过年了,年末事情多不好请假。”“你们这些在外面的都不容易。最近有个工作机会,地点是厦门,你说我去不去?我都26了。”
“我都二十几了!”二十几岁不是小时候我们迫不及待想要一夜之间到达的年纪么?可是现在,年龄这件事情成了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说好的期待的成长呢,原来长大不见得有多轻松阿。在南京的第三年,我也像C 一样遇到过这些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分享给还在坚持的我们:
1.诚实面对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小城镇的出租车四元起底,除去远一点的地方,基本的生活范围十元都可以解决;房价可能只是4千-5千一平,但是换做在大城市相同的情况房价却翻了好几倍。“我去大城市给自己安个家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不用算计把车停在哪个地铁口可以节省停车费;也不用想怎样交完房租生活有所结余。想要过安逸的生活小城镇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如果喜欢自由和挑战,我觉得你可以走出去看看。在每个川流不息的城市里,我看到过坐高铁还拿着笔记本做工作的;每个人流涌动的地铁站,太多的人匆忙的带着早餐挤早班地铁,加班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再坐晚班车回家,但是他们说忙忙碌碌更有努力生活的样子,更像有目标的在活着。
2.充分了解自几是否具有专业领域的能力
临近毕业当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考虑工作问题的时候,Z却在考虑“有一份月薪2万的工作和出过读研的机会,我怎么选?”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选择往往更上一个层次。能力者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发展空间和长景。况且专业能力够强的话,在哪,去哪都不是问题。这时候就要问问自己,“我的专业能力怎么样?”如果自我判定的结果是“一般吧,我好像没有过强的执行力,也没有太强的竞争力和奋斗的劲头。”那我觉得退而求其次并不怂,反而是很好地正视了自己,平凡且不平庸,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照样可以发光发亮。
3.是否有很强的处理情绪的能力
我见过一个辞职的同事,辞职的时候说着说着委屈的哭了,她说“我不是嫌工资低,我是待着太憋屈了。”刚毕业工作到陌生的城市,周围新的生活环境,还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工作中某件小事,陌生人不友好的说话语气都有可能成为自己情绪爆发的导火索。而且你可能要一个人做很多事情,那些要做的事情可能还是你前几年自己一个人干的所有事的总和。
相比小城镇的人际关系更单一,周围围绕的朋友可能都是小学就已经认识的死党;你熟悉哪个超市的打折次数多,哪家火锅店是新开的;一个电话全家人都能聚在外婆家吃晚饭,吃完饭刚上小学的妹妹神秘地拿出她的宝贝“我俩一起玩钓鱼吧。”
4.
写在文章的最后:如果一心想着跑外跑,而且这个想法足够强烈,强烈到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倔强地坚持下去,OK,你可以出发了。
如果有一天大城市不想待了,回家也没什么可丢脸的,忠于自己就好。路那么多,不要过得太拧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