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个不知名的公众号又给我发来推送
“花了584亿,竟换不来一个c位”
大概是讲的奶茶妹妹“章泽天”最近的经历,又联系联系《三十而已》,讲讲奋斗的鸡汤故事,讲讲上层社会编辑以为的富太圈子的故事,怎么个站位;顺便夸一下章泽天小姐一路奋斗史,然后就是营销的套路了。
尽管这样的标题看得无数遍,但无聊的时候拿来分析一下,倒也不乏为打发时间的好方法。
任何告诉你奋斗的热血文章也好,告诉你赚钱门路的方法也好,告诉你不努力就会被超越的文章也好;包括不同的圈子,以现在我写东西的简书为例,首页大篇幅的展示:
“阅读量如何突破1k”,“三个月,变现10w不是梦”
“文章这么写,才能有人来看。”
“努力吧,写作是持之以恒的东西”
等等等等。
承认吧,但凡事你看到的大多数东西,实际上都直击你的想法;这的的确确是你想要得到的东西。通过写作实现财务自由,通过写作得到别人的承认,啊,多么美好。
可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怪的圈子;我们不断被别人灌输一定要努力的观念,每天都在想着,如果不努力,如果不让自己变得更好,看看别人多么优秀,你就一定会被淘汰掉,这个社会你将生存不下去。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么?
消费主义,保守主义,传统主义,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等等等等
任何主义性的东西都是偏激而固执的存在。甚至包括什么修养身心的法门,都是把人的想法往一类里面约束。这本身就是改变,甚至说是一种引导。任何引导都是具有主观目的的,无一例外。
我们被信息绑架了。
信息的大规模发展下,我们收到的外部信息越来越多;这些越来越多的信息洪流实际上不断扩展着我们的思维高度和认识能力。从传统意义来说,人的认识能力是建立在其物质基础和现实基础之上的;可现在不一样,超前的信息接受能力会与现实产生反差,这种反差就是焦虑的来源。
我们本可以没有这种反差的感觉,我们本可以不这么焦虑。
举个例子来说:曾经我们以为,学习业余技能是一个加分项,或者说只是兴趣而已;但信息的高度接受能力却让我们以为,我们曾经认为的很别致的能力,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线。这是内卷的一种体现,却不是最典型的体现;这种现象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压力的增加和焦虑的繁重。
话说回来的时候,在于,我们被人灌输的努力的想法。
我发现简书群体都是很浪漫的,有一种象牙塔里面的浪漫。
一方面不愿意承认现状的残酷,一方面总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
这种二元的想法,反过头来想,或许只是一种一厢情愿?
文字本身的力量果真有这么强大么?
我的写作老师告诉我的第一句话叫做,文字是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的。
有太多人本身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没有,只是简单地文字输出工具。这很悲哀。
焦虑本身变成了常态;我和好友讨论时,发现,焦虑的出现来自于比较;换句话说,没有比较,本身就没有焦虑。
可是,当今时代,还有没有比较的时候吗?
我觉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