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正文共2548 字 ,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总
2019年的高考今年拉开帷幕了,1000多万考生步入高考考场,相比前几年,今年的高考我关注的多一些,我的家人也就是我的妹妹在老家参加了高考。
大概在一个月前,她紧张备考的时候给我打了个电话,我能够感受到她的迷茫和临考的焦虑。我结合我的观察给了她一些参考意见。这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现在工作的意义。
稍作整理,分享给大家:
上不了本科,神仙也救不了你;
读大学到底是读的是什么;
最好要去大城市读大学;
专业选择原则:兴趣+前景;
01
上不了本科,神仙也救不了你
这个建议或许很多人不能理解,觉得底线咋这么低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妹的学校是湖北的十八线城市的普高文科生,稍不留神跌破本科线不意外。
在我看来,本科线就是生命线。在企业HR眼里的第一学历分三种:本科以下、本科、重点本科。
本科是绝大多数企业求职的资格线,如果没有HR一秒钟就可以把你pass。相反,只要有了这张船票(不管是民办本科还是公办本科),你就有了很多可能性,在我上学那会儿,真见过一个二本的哥们干倒一批重点的兄弟拿到了大厂的offer。
为什么说能上本科就绝不上专科?
我身边有很多案例:高考勉强上了个本科线,嫌民办三本贵了就说去专科学个技术也挺好的。结果就是啥也没学到,净养成一身坏毛病。
国情使然,别扯什么国外职业教育含金量也挺高的,我们还差点,要改变这个局面不知道什么年代了,加之今年职业院校大量扩招,你可以想想专科的门槛低成什么样子了。
我国的应试教育是一个具有连锁效应的事情,高考、考研、工作升职其实早已密不可分。
上本科是底线,实在没办法三本也要上,这一点全家人全票通过。
02
读大学到底是读什么?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儿: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上学那会儿没觉得他有多么起眼或者很多地方还不如我,四年后的偶然遇到,发现不管是谈吐见识还是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发现与他相差不是一星半点了。
大学就像是山脚下的一个分叉路口:有的人朝上走看到了更广的风景,而有的人却一直在山脚下徘徊、仰望。
我问过我妹这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大学?她的问答无非就是找一份好工作、有好的生活banana,她说的没错,但我觉得没说到根本,我说:大学学的是一种底层能力。
为什么现在很多公司校招都直接去那些985,211也是这个逻辑,高考筛选出的基本功+重点院校的培养体系所塑造的底层能力,通过适当引导就能很快在工作岗位产生价值。
底层能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中关村的才女”梁宁曾说:我和雷军最大的区别是底层操作系统不一样。没错,这个操作系统就是我说的底层能力。
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正是“大学3大底层能力”
-
一是思维能力:教育的本质是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去思考,让我们掌控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在纷繁复杂的人生路途中,知道什么对你是有用的、重要的,学会控制你的想法和行为。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有价值判断的人。大学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够影响人的一生,雷军大学时期的一本《硅谷之火》影响至今;
思维能力决定了你的底层操作系统有多强。
-
二是学习能力:爱学习+擅长学习是上大学一定要养成的能力。中学阶段学习基础知识,上大学了则是结合具体的专业构建具体的知识体系,每一次课堂讨论、社团活动、实践实习都是在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力直接影响到今后职场和生活的高度
学习能力决定了你的底层操作系统的迭代速度。
-
三是自我管理能力:高中老师常说:坚持下,高考完了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殊不知这句话可是害苦了很多人。考进大学就开始放纵自己了,白白葬送这大好时光。
其实,大学的任务量不比高中少,只是管理方式有了变化:从被动管理到自我驱动。有的人大学时光无所事事,用游戏打发时间,也有的人整天忙着奖学金、出国留学、社团事物。自我管理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大学生涯的成败,这不夸张!
自我管理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更高效的完成任务。
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你自己。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同样对待你。
自我管理能力决定了你的底层操作系统的稳定性。
03
尽量去大城市读大学
我给我妹说:如果有得选,还是要选择大城市。
我分享了我的经历:
我大学去了省城武汉,武汉是全球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拥有很丰富的高校资源(80多所高校),现在回看在武汉读书的收获,很感谢当时的决定。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大三的那年机缘巧合参加了武汉大学的一个教育工作坊,参与者大部分都是本校的学生。这三天的时间让我深受感触,慢慢知道那些站在食物链(考试链)顶端的同龄人在想什么?我们的差距在哪以及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这就是大城市的优势。在这里可以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和思维;只要你有能力和想法,你可以大胆的尝试。
大学之大,大城市的大学更大。
04
专业选择的原则:兴趣+前景
我们聊到了专业选择,我想这也是很多家长和考生焦头烂额的事情。
我说,相比院校选择而言,专业选择真的没那么重要。为什么?
除了少数的核心开发职位对专业有明确的要求(比如Java开发一定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出身),其他很多的职位多专业要求往往没有特别严苛的要求;
现在高校改革,那些就业很差,脱离市场需求的专业会被灵活取消,所以不用担心因为这个专业将来找不到工作,就算真是这样,那也和专业无关,你自己的问题;
现在的高校相比以往已经开放了许多:不会出现一报定终身的现象。我记得很多大学会有一次换专业的机会,第二就是会有双学位的课程(本校/跨校)
那专业怎么选择呢?
总体原则:兴趣为上,前景为辅
你可以粗略的想象下自己的未来想干嘛?是想做计算机开发,还是文字工作、还是医生等等。凭直觉的选择往往不会出错。
找到兴趣所在之后,可以通过各个渠道(亲戚朋友、学长学姐)去了解下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如果已经是日薄西山的行业(比如石油、钢铁)你就没必要跳坑了。
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教育不能过于功利。考上了“清北复交人”的同学就一定要比其他人年薪高?学了人工智能专业就一定能独领风骚数十年?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简单用财务思维衡量。
高考加油!愿你合上笔盖那一刻,有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附送励志视频:据说看了这段的同学都考上了。
关于高考,
你有哪些看法?
欢迎文尾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