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一个背锅侠的故事之后,大家明白为了保住领导清誉,被动背锅。今天我还要说一种为领导主动背锅,主动背锅必须是走狗。
走狗一词原本并无褒义贬义之说。记得我读东周列国传的时候。讲到越王勾剑一章听过这么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古人需要外出打猎,带上狗是一种辅助工具,后来比喻成一种得力的帮手,慢慢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比喻成那种为虎作伥的人。
不管褒义贬义,走狗毕竟是为主人服务的。在主人面前,鞍前马后舟车劳顿在所难免。在很多领导的想法里,自身必须是完美的形象。因此需要做一些见不得光这事情的时候不想把自己白手套全部弄脏,那么就需要一些的暗地里找人使坏替人受过。
比如说有些皇帝想把有些眼中钉给除去,但是这些眼中钉,一般来说都有背后的势力,或者说他在民中口碑还是比较良好。如果贸然将他打入冷宫或者是处死的话,那会惹了众怒,也会失去人心。一旦君王的威望扫地的话,那么接下来办很多事情就没有那么利索了。如果君王暗示另外一个人通过特殊手段除去眼中钉的话,那么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将来如果舆情汹涌,那么这只走狗可以用来当替罪羊。这么一来,君主两头落好,既除掉眼中钉,又能博得一个好名声。
女皇武则天是最擅长演这种的角色。作为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的独揽大权,以及后面登上皇位,李唐皇族甚至很多大臣的反对。如果单靠自己手中的权势,把他们肉体上消灭。固然十分简单,但是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斩草除根不易,打击面太广则后续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人人多势众,盘根错节会成为自己最直接的反对派。因此武则天大量启用酷吏,比如说周兴,来俊臣等人,这些人擅长罗织罪名诬陷、陷害反对派,营造出成一个恐怖的气氛。那后来者不敢涉及正统与非正统的敏感性话题。不过这些酷吏,也是一次性筷子。武则天本着用完即扔的原则,一旦达到目的。感觉酷吏有点做过头了,引发民怨沸腾之时必定把它们全部除之而后快。这样一来,大家会觉得啊,皇帝原来以前受到奸臣蒙蔽,现在终于幡然醒悟,天下大同有望。这种操纵舆论操纵大臣的方法。历代君主总是乐此不疲。比如武则天过段时间她发现还有些不和谐声音,一定会如法炮制,重新再把原来的把戏再玩一遍。
其实这种心思,这类把戏,很多走狗们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为什么还想飞蛾扑火,甘愿受人的利用呢?可以归结于赌徒心态的作祟吧。在上升有限空间权力结构里面很多人都想出人头地,博一把,成为最直接的选择,至于后面结果怎么样?都是火烧眉毛,且图眼下的事情。所以不是有些人座右铭就是:不能流芳百世,就让它遗臭万年。
可悲,可怜,可叹,可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