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次,几位HR朋友在一起吃饭。席间,一朋友脸色难看,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其他朋友询问是怎么回事后,她才缓缓道来——公司里有个新员工因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她就代表公司提出了辞退。可是这位新员工不是个善茬,指着她的鼻子破口大骂,直呼她就是刽子手,两人差点打起来。为此,她觉得自己的职业受到了侮辱,忽然感觉是不是不再适合从事HR工作。
听完后,身边的朋友们一个劲的地劝慰,有人说:“我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你将来就习惯了~!”,也有人说:“错又不在你,何必难为自己的!”,还有人说:“你不是有他的电话吗?骂回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却淡定地吃着饭。直到苦主发现独缺我的“安慰”时,两眼水汪汪地望着我,我才放下筷子,淡定说道:“我讲句话,你可能就懂了。狗把你咬了,你难道把狗咬一口吗?”身边的伙伴听完后都乐了,于是话锋很快转到了如何在未来预防类似的事情发生上。大家还异口同声地说:“大侠,不愧是大侠!永远这么积极,心大!”
也许,在她们眼里我真是一个极其乐观的人,但是她们并不知道,当我说这段话时,我的大脑中还有另一个声音在说:“当下被咬着的时候,我会做什么呢?”我可能会破相、可能会流血不止、可能还有狂犬症的后遗症...那个瞬间我内心满是各种悲观的猜测。而这个瞬间,只是未被朋友们捕捉到而已。
02
什么是积极?很多人认为的都是,凡事往好的一面去看,相信一定会发展顺利。但是真的只是这样吗?如果只是单纯地想得美好,能代表事情的结果真得很好吗?如果错了呢,又该如何怡然自得?显然,这里是存在一个认知的盲点。
“下次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要多问问自己:如果错了该怎么办?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悲观毫无必要,甚至把这看彻头彻尾的失败注意。是啊,从童年时代开始,我们大多数人就被鼓励正面而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这么做确实有很多充足的理由。在黑暗的岁月中,积极的态度是摆脱困境的一剂良方。但是,只考虑事情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局限之一就是,它我们对隐藏在某些想法背后的缺点视而不见。”——来自《盲点》
我很赞同书中所说的,积极容易对隐藏背后自己未曾想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就是风险点。积极的不仅是态度和行为,更需要假设“万一”时的对策。
03
几年前,一位好友想要扩大公司,便邀请我们几个熟悉的朋友出资入股,当个小股东,共同发展公司,所以给了我们每个人下限和上限的股份认领。当听完好友关于公司后期发展规划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加入,但是在现场并没有表态具体认领多少股份。
于是,事后的几天里,朋友们都开始纷纷私信我,询问我的认领金额和想法。那时,我都很如实地表示——我会按照最低份额认领。朋友们听完都大惑不解,就合作紧密度而言,我应该是她们中间获利较多者,而入股多,自然未来的获利的空间更大。见大家反复追问,我才说出了实情——虽然我也很看好公司的项目发展,也认为这是个提升“睡后收入”的不错机会,但是我也考虑着“万一”的情况。如果她的项目失败了,我赔多少钱,还能继续和她做朋友,不至于翻脸?......所以,最低份额就够了,至少友情还在。
有的朋友没在乎,依据按照上限投了,反正各有各的打算。第一年公司获利,大家分了不少红利。投上限的朋友还数落我,当初操太多心了,不然也可以拿回很多少。我笑笑,没有吭声。
第二年,到了红利期,我们都没有收到要分红的消息,直到半年后,其他小股东们憋不住了,找了约饭的理由,才终于看到久违露面的大股东。酒过三巡后,她慢条斯理地说进展不太顺利,已经把我们当初投的钱转到别的项目上,希望我们可以继续追加投资,继续相信她。话音刚落,现场一片炸锅,更改投资项目都没有跟股东打招呼,如今又还指望继续让我们投钱。现场针锋相对,头顶上就像是一个快爆炸的氢气球。我安慰着大家,项目会好起来的,我们至少要在精神上支持她,创业不容易,守业更难,还帮忙去调剂其他股东的心理,免得吵闹难堪起来。
这顿饭最终还是不欢而散,每个人都心事重重,怨天怨地的,而我算是最淡定的一个人。既没有逼着对方还钱,也没有当场甩脸子,更没有去扎其他股东的心。反而是她们对我说:“大侠,你的心真大,都这样了,还想没事人一样!“我笑了笑。又有朋友说:”现在,终于明白你的说“友情”的价值是什么了。你是不是当初就想到这天?”我又笑了笑,未语。
其实,一个真正积极的人,不仅是在行为和态度上的表现,同时也会考虑很多积极背后的的BUG。想清楚利害关系,才能够承担背后的责任,才能更加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