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尝写作的滋味始于初中。
我读小学的写作启蒙并不好,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写作文是痛苦的,煎熬的,一直持续到了初中。自从我看了大量的所谓家长眼中的“野书”,写作文竟如神助,无师自通地飞速提高,萌发了想表达的欲望。
我的外公是我最爱的长辈,可惜患病,当时条件所限得不到有效医治,不到60就去世了。亲人离开的无奈真切地感受到了。
记得正好学校里组织一次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回忆我的外公》,对外公的怀念之情尽情地流注于笔端。
这篇文章被学校评为一等奖,展示在学校的橱窗里。这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
但这阶段完全是属于野蛮生长,写作对于我来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心中也升腾起相当一名作家的梦想,周边的同学也认为我有当作家的潜质。真是无知者无畏!结果可想而知。
参加工作后,也有重拾起写作这个念头。
工作余后,写过豆腐干,给编辑老师去过信,投过稿。自然是泥牛入海,一去不回。
那时,都是纸质媒体,我所知道的报刊杂志,一只手指头都颁得过来。其中我们当地的一份日报,我投的最多。
我专门从为数不多的零用钱中订了这份报纸,每天期待着投递员送来当天的报纸,接过报纸的那一刻,心咕咚咕咚地狂跳,能在油墨中看到我的名字。
一次次的失望,慢慢地磨灭了希望,也就不再期待了,也就彻底死了那条心。
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当上了一名小学写作老师。
说是老师,真是愧不可当,我对写作靠边的就是学生时代的那个天真的作家梦,除此之外,我离写作的距离太远。
不敢误人子弟,责任心促使我发疯般地寻找教学资源。
感谢现在的这个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到全国小语界顶尖老师的课。一开始,我是一个搬运工,把名师的课堂一五一十地搬进我的课堂,直到我模仿得像模像样。
搬多了,也琢磨出一些道道来,进入自由拼接组合模式。
就是各位名师之间的课程内容随意组合,拼接,加自己的想法。
以上这些我都是摸着过来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显著提高,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现在的我,进入到能开发课程的阶段,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我已收获了一群小粉丝啦。
之后,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作为写作老师的我,自己不写文不合常理。原谅我这样说,确实现在的很多老师,不看除了教科书之外的书,语文老师更是很少有写作的。
我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申请了一个公众号,敲起了键盘开始更文。
谁知提笔写起来,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溃不成文,很快更不下去了。
会教的不一定会写,会写的同样不一定会教,教和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道。
如果作家都会教写作,那作家的孩子岂不都成了作家。现实生活中写作这行子承父业是比较少的。
但我深信刻意练习是写好文的唯一途径,我没有天赋凛然,写呗。
在写的路上,我报过很多写作课程,模仿过多位知名作家的创作,遇到了一群同样兴趣的同行者,赋予我能量,让我坚持了下来,不但坚持了下来,写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这一路走来,我最感谢的是这个网络时代。我能幸运地置身于这个网络时代,所有的一切学习资源是多么的便利。
自媒体的兴起,发表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我等泯然于众人的普通人,成为作家不再是梦想。
去年,教育部的“双减”政策对于培训行业是覆灭性的打击,换条赛道,去写作的路上找到人生的意义。
齐帆齐商学院28期28天写作特训营
第四篇1284字累计573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