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释义:
那些已有大成就的,看起来却总像有所欠缺的样子,但它的作用却用不枯竭。那丰盈四溢的,看起来却好像虚无的样子,然而用之无穷。最正直的好像很委屈,最聪明的好像很愚拙,最善辩的好象很口讷。燥热的天气胜于寒冷的天气,而清静的心态却能战胜燥热。所以保持清静,是天下最正确的。
个人感悟
老子在《德经》里真的是对《道经》做了很多深入的论述,也在不断的通过强调一些,类似大智若愚这样的思维来强调每个人的“道”都应常常保持质朴的本源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而这些我在前面也做了很多论述,就不再反复讨论。
今天特别有感的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这句话。
《易经》中有说“天道亏盈益谦”,在《道德经》的第四章中,也有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表达的都是“道”是亏满益谦的,而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物极必反的道理,是以任何事物最好的状态都是尤似有所缺。万事忌满忌全。
从小学开始写作文起,我记忆中,40分的作文,我经常是拿39分,甚至有时候语文考个99分,卷子发下来一看,没有意外就是作文扣了1分,我每每看见那个扣掉的1分就满心难受,反复看我到底哪里没写好。
爸爸就老是说我太马虎了,不像个女孩子,要是能再认真点,或许就能拿满分。妈妈却经常回他一句话:十马九不全,全了就不值钱。
那时候听不懂,甚至长到很大了都还是听不懂,尤其我又是个天生的完美主义强迫症患者,就是希望作文能得一次满分,可是不管我怎么努力,那1分始终是我心上的痛。我甚至觉得是不是语文老师故意难为我。不光是我,我了解过很多同学,作文都没有满分的。
于是我一直在与那1分较真,但也常常会思考妈妈说的那句话,为什么完美的东西反而会不值钱呢?
后来再大一些,看《西游记》时,看到唐僧师徒返回途中在通天河晒经时,毛手毛脚的猪八戒不慎撕破了经书,孙悟空说了这样一句话:天地本不全,经书也有不全之理。我心中也是疑惑了很久很久。
为什么不完美会被人接受呢?
后来认识了一位教语文教了很多年的高级教师,一次更他聊天时,讲起他学生的作文,我忍不住问出了,那个憋在心中很多年的疑惑:为什么我的作文从来没有得过满分。
他想了想回答我:文章这个东西,很难说出一个完美的标准,但是不管你写得怎么好,总还是有进步空间的,如果给你满分,那你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可能就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39分表示很好,那少的1分代表还可以更好。
听完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两自己开始做营销策划,做企业管理咨询。有时候遇上有人会问:能不能帮忙出一套完整的、长期可以使用的营销方案,这样就可以不用整天那么麻烦了!也有人会问:有没有可能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给他,这样他就可以按照制度管理执行,省心又省力!
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只能抱歉的摇摇头,不好意思:我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做不同的方案、制度,但我却做不出这么一劳永逸的东西。
有人会不解:这些规章制度不就是些个死东西吗?为什么不能套用呢?
没错,规章制度,条条框框,一旦制定下来就都是些死的东西。但是这些死的条条框框管的却是活的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情况,我们怎么可能用一套方法就吃遍天下呢?
同样的营销方案,在面临不同的顾客,不同的消费需求时,所要针对的点都不是一样的,有怎么可能长期用一个营销方案呢?必须跟随市场的变动,顾客的变动,产品的变动而调整,才能顺应需求。
试想想,同样都是法律,你把清朝的法律搬到现在用,会好用吗?你把美国的法律拿到中国用会好用吗?即便每个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都还是会因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状态而进行修改。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可谓是满腹经纶、功成名就,而他偏偏将自己钟爱的书房取名为“求缺斋”。这多少有点让人不解,这样的“古今第一完人”还在“求缺”什么呢?但他自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事情不能追求圆满,有一点欠缺,才有持续改善的空间,才有不竭的人生动力。
而“求缺斋”名字就是来自于“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事物,不管多大的成就、多大的业绩,是很难做到完美圆满、没有丝毫缺陷的。所谓的成功和圆满,都是相对而言的。不管现在有多成功,多具有影响力,都不可能算得上是最好的状态,总有可以修改调整的空间。
同时,事情只要还有发展的空间、还有变化的余地,才不会停滞在那里,才有不断优化的,不断创新的可能,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衰竭。一旦圆满了,就会物极必反的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西方爱神维纳斯的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
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美和歌颂。爱神的身材端庄秀丽,肌肤丰腴,美丽的椭圆型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
她那米洛斯的维纳斯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
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
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而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试图复原双臂的复制品后,都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
所以,再回头想想,《西游记》中孙悟空说的那句:天地本不全,经书也有不全之理。其实是非常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的确,被撕缺的那一小块经文是唐僧的缺憾,同时也是他需要继续为之付出努力的地方。
不完美的生命才会产生动力,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我们要接受这种不完美,因为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完美的地方才能促使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