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的是中央出版社的译本
这本书在我书柜里躺了快两年了,当初并不是我想买的书,而是我要买《国富论》,有个亚当斯密的套装,包含了这本书。拿回来时,第一反应就是这本书是不是要讲教人怎么情操高尚,提高个人品德的书,不感兴趣,于是一直放起来没看。
最近由于我准备2020年前把书柜里买来的却至今未读的书都看完,就开始看这本书了。谁知,这一看不打紧,我简直要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的细度,不由不佩服亚当斯密,他简直是个天才的观察者。我们与他一样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却没有他那种能觉察到细微动因的敏锐,或者即便若有所感,却不能像他那样精准的总结出来。
首先,这本书并不是我最初单看书名以为的,讲怎么提高个人品德和情操的书。这本书并不是教化人应该怎样去行动才是高尚的。
这本书,实际上是讲人类情感、行为、结果的原由,即人类自然产生的情感(爱戴、憎恨)的原本原因,作者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人类社会中,情感的本来面貌,能让我们立马感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是这么个原因,他人行为引起旁观者的情感反应原来是这么回事。让我自问,为什么自己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这些日常的情感原因我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而且更绝的是,亚当斯密所呈现给我们的,太容易从我们个人的生活经历中和记忆中找到论据,所以经过我们一番思索之后,会更赞叹他伟大的观察才能。人与人之间的才能差异真的是可以大到无限。
在这本书里,我觉得和《国富论》一样,都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在《国富论》里向世人展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而在这本书里,向世人展示了“自然女神”---- (我看到的译本里翻译的是“自然女神”,如果翻译的无误的话)。“自然女神”即展示了人们情感的自然样貌,就如流水一样,自然而然的,人遇到某种情境,为什么某种程度的情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并可能驱动着相应的行为,行为又引起了相应的结果,而这些也会在旁观者心里升起相应的同情心。
我觉得这本书很伟大,并不是它已经在世人口中已获得的极高赞誉,而是当我真正看了之后,由衷的佩服。有人觉得这本书和《道德经》一样伟大,甚至超越。我没有看过《道德经》,但似乎《道德经》是讲圣人对世人的教诲,似乎是偏教化育人,告诉人应该怎么行事,遵守什么。《道德情操论》则不一样,这本书更像是科学,是为我们展示人类情感的动因,使我们能看到为什么我们日常的情感是如此如此。所以,我觉得不便把《道德经》和《道德情操论》这两本都伟大的书放在一起比较。内心里,我更喜欢科学,喜欢《道德情操论》为我揭示的为什么。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觉得思考是极大的乐趣,亚当斯密为什么能有如此的观察力,能洞察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原理,这么宏大的人类社会运行动因。也能洞察出个人情感的原理,这么细微的线索。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老祖先说的话,真是极正确的,亚当斯密就是处处留心的绝世天才。
有点能理解温总理为何在多个场合里极力推荐这本书,这世界上书多如星辰,一个人想把一个普通大小的学校图书馆里的书遍览都很难,所以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尽可能只看大家之经典。
《道德情操论》所给我们揭示的许多原理,都可以用来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因为原理性的东西,就如工具,我们可以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应对周围的世界。
例如,有这么个原理(原文请自行看书):当一个随意的朝墙外扔石头,虽然他并无意去伤害路人,虽然他可能也并没有实际伤害到路人,但这种行为本身的所包含的疏忽,是会引起旁观者心里产生憎恨的,因为可以想象到这个人对于他人生命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无视甚至是蔑视,这种对于他人生命的无视就会引起旁观者的憎恨,并且由于憎恨的情绪想要惩罚这个人,所以对这种人的惩罚,是正当的。------ 这个原理就可以用在我们当今社会上,让人极其痛苦的高空坠物,对这种人的惩罚是极其必要且正当的,是民心所向。但目前我觉得做的不够:
很多社会都没有安装监控高空坠物的摄像头,或者有的小区是因为有高空坠物伤到路人之后才补装的,还有的小区安装的摄像头简直就是敷衍,因为我看到新闻说某小区一个摄像头拍到往下扔灭火器的画面,但是由于清晰度不够,仍然定位不出肇事者。
这一点,应该立法,强制每个社区装监控高空坠物的摄像头,并定期检查摄像头运转情况。
再例如,有这么个原理(原文还是请自行看书),如果一个人有极罪恶的犯罪情感,他甚至都布置了周密的犯罪计划,但是最终他没有实际的实施,这种情况,旁观者对他引起的憎恶就不会那么强烈,也不会因为那个人有邪恶的念头而真的想要把他绳之於法。如果旁观者对仅仅是怀有恶意的人施以惩罚,那就是暴行。 ------ 这个原理,其实在离我们不久的那段历史中,就可以深有感触。放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魔鬼、阴暗的心理面,如果我们都因为曾经有过的邪恶念头而受到惩罚,那这个社会确实充满了暴行。乔治奥威尔的《1984》就向我们描绘了每个人都思想被监控的世界,充满的极其压抑、灰暗的场景。
更多的例子我不再列举了,你看,虽然亚当斯密的书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却并不是老古董,而是跨越时代的,具有恒久的魅力。书里面的原理非常多,诸君有机会请自行翻阅。
-----若甘年月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