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意义有过很多经典的表述,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是:“读书是一个寻找支点撬动自己的过程。”
尽管每个人读书的目的各不相同,但书中若有一句话能让自己切换视角,豁然开朗,并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本书一定是值得读的。
读完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对“人生为什么不快乐”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更深入思考。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也希望远离不开心、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这一切是谁在把握呢?是生活,还是自己?是谁让你不开心?
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比如,遇到不讲理的上司,碰到难沟通的客户,或者更糟糕,嫁给一个不靠谱的人。这时候,你是什么反应?你身上有写着“快乐—不快乐”“成功—不成功”的按钮吗?谁会触动这些按钮呢?如果总是让别人触动这些按钮,那我们的生活到底是谁在掌控?
书中提到,人的心智模式有两种: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一定程度上,心智模式决定人的命运。
生活中,大概有六成希望换工作或改变环境的人,他们并不是工作或情感真的出了问题,而只是安装着“受害者”模式。这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痛苦,便下意识地认为是外界的原因。他们认为改变外界环境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人换为另一个人,却从没有幸福过。那些让他难过的问题,会在另一个地方冒出来;那些阻碍他们的瓶颈,会在新工作中重复出现。
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拆除内心的痛苦按钮,成为一个掌控自我的人。
对掌控者来说,每件事情都是生命的礼物,但是你可以选择是否打开它。
以我自己为例,因为有需求,持续读心理、情绪和个人成长类的书,在差不多的大方向上,持续读了两年。这两年时间,基本是在同一个大方向上的持续学习,到现在,终于慢慢感受到自己不仅在认知上开始接受,并且这种新的认知开始指导实践,即以新的模式逐渐取代旧的模式,这才是真正地开始接受。
有时候反思自己,立刻认识到自己大部分时候都是“受害者”。这让我惊醒,工作中,生活中,太多的抱怨。随便想想,就可以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没有做的。这让我有了直接的改变,问自己能不能做什么,而不是一味抱怨。
特别认同书中一句话:“有意思比有意义重要”。不要好高骛远,学会人生的爬山算法,在家里想象如何爬上珠穆朗玛峰,是想不明白的,不如先从眼前的一座山开始,全力以赴爬上你目之所及的一个小山头,能看到更多的山,看到下一个山头和出路,凭借有意思把你关心的事情做到极致,走到想象不到的高处。
先走好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这是读这本书的最大的收获,也是撬动人生发生转变的一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