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一碰到无法沟通的人就想逃走呢?
为什么我碰到的人都无法沟通呢?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他却不懂呢?
虽然我们都是人,但是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太多的不同了。谈恋爱时,看似乎情意相通,一结婚就觉得三观不和,无法沟通的比比皆是。 到底是为什么呢?
近期我会跟老公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心得,一开始他还是愿意听的,后面讲多了,他就会觉得我啰嗦,不想听我讲。 我还满有情绪的,夫妻之间不是要多沟通吗,而且我讲的内容这么好,大家听了都会有启发,你竟然还不想听。我在心理给他贴了一个标签,堕落,不爱学习的人。
那天晚上,他说,“”这样好了,那你听我讲游戏,我听你讲故事。”
我马上摆摆手,露出了厌恶的情绪,说道,“ 你想叫我听这么浪费时间的事情,我才不要。”
他不依不挠,把手机拿到我眼前,拿起我的手教我点击屏幕。“这里点一下,这就是赚钱了,你赚的钱可以存在这里……”。
我内心嘀咕道,小孩子一样的,这游戏也太无聊了吧。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吗,因为儿子喜欢玩,我想通过这个游戏了解儿子。 儿子别的游戏都不玩的,就喜欢玩这个。”他洋洋自得的说。
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戈登了一下,原来他是这样想的。以前我一直觉得他这么幼稚,还玩小孩玩的游戏,带坏儿子。星星老师也常跟我们说,想要融入孩子,你先要成为孩子。你知道你的孩子喜欢哪个偶像吗?你知道你的孩子玩什么游戏吗?你都不知道,你如何跟孩子有话题,如何融入孩子。我虽然懂这个道理,但是内心还是会非常抵触除了看书,学习,运动以外的事情,我觉得那些事都是堕落的行为。(这是我的固有模式,也是我对自己苛刻的要求。)
老公又继续叨叨叨,他分享游戏时的感觉就像我在分享非暴力沟通,满满的认可与柔情。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吗? 因为他很逼真,很真实,你在里面可以扮演不同的人。在里面你可以体会不同的角色。”
我经常会说老公固执,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天天就知道玩游戏。其实我也何尝不是。我也固执的看不见他,活在自己的心灵成长的世界里。
最后他给我提了个请求:“你可以坐在旁边看我玩游戏吗?”
我还是拒绝了。 我的内心对游戏还是非常的不认可。 就像他觉得我的成长感悟是唠叨一样,他不想听。
这一刻,我理解了他的感受。 原来真的有人是不需要某一样东西。
我不需要游戏,他不需要空而大的道理。
今天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模式, 局限认知。多问问别人怎么想的,而不是想当然的下一个判断。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腊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一位心理咨询师前辈说,直接下判断只有一个作用:阻碍进一步询问。
比如我们给孩子下了一个判断,说孩子不喜欢读书,游戏成瘾。 用这样一个标签给到孩子,那孩子还能怎么办,我就是成瘾了,没有解决办法了。 而这样一个标签也可能掩盖了底下的很多真相。妈妈对孩子的忽视,孩子情绪的调节问题,等等核心的原因。这样一个标签,让大家没有的别的视角,而是紧盯着这个问题。
我在做个案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有一个个案对我说,“我是很看重自己的身体的。特别看重自己的身体。 你懂吗?”
我问道,“我懂呀,你是很怕死吗?”
“我是怕死,我的意思是我很看重自己的形象。”
原来他所说的,看重自己的身体,是指看重自己的形象,如果,我没有继续提问,我可能就会想当然的以为他是怕死,看重自己的健康。
我为什么会觉得 他怕死呢,因为我老公就是这样的,我的过往经验,让我想当然的以为他也是这样的。
带着好奇心,不断的询问,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
每个次对生命个体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很多冲突和误会都在,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并不知道。 我们并不知道,却假装知道,这样的幻相中。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带着敬畏,未知之心,与他们交流。
放下评判,才能看见更多的可能性。如此,才能离真相更近一点。
凡事多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你的意思是?多给别人一个表达的机会,也是多给自己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