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对未知的彷徨让我们常常会失去对人生意义的认知,有时候茫然失措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人活着就是无聊而没有意义的。
我们的价值取向来自于身心合一的认知,因为身体是物质的,有重量有形态。我们的心灵又属于一个缥缈的存在,它的惰性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探索和热情。
我们也有希望这样美好的东西,在生命深处也体恤他人,只是在具体的事情面前我们往往不会采取行动,因为只想不做更加舒服。
前几天看见一本书上讲述人生意义来源的过程,书中特别强调柏拉图所谓的“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的论点,这种“练习死亡”不代表着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学会自杀,而是更深层的希望我们能减少身体对思想的控制,让身体的惰性对人生产生不了过分阻滞的作用。
这样的理念我们不一定能接受,但是柏拉图式的哲学思维方式的确有他存在的意义,他用一种纯精神的东西让生活能变得更加美好,充满希望。
想起之前很流行的哈弗凌晨四点的图书馆的文章,配图中每个学子都认真学习,让人觉得平凡的我们如果能像哈弗优秀的学子一样努力,那岂不是我们都有可能变成社会的精英。虽然最后有人专门发帖辟谣,可是这种对惰性的挑战和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优秀的人在努力地做着尝试,改变对自己人生的看法。
说道这里,其实又回归到了阅读,有时候我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时间没有概念,空间局限又不美好,原因是我们都存在在一个活生生又硬邦邦的现实中。我们每天夹杂在人流中上下班,每天忙里忙外的挣钱生存,觉得只有拥有更多的钱才会让我们的生活走出困境,走向品质,可是真的有钱了,未必能得到心灵的宽慰,因为一旦尝试到了钱的好处,必然会因为欲望的膨胀让心灵受到更大的限制。
阅读却可以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小小的空间里,窥探一个人静心或者精心撰写的心理足迹,能看清一个更加繁华或者苍凉的世界,能看见世界如同绘本童话一样美好的一面,也能看见鱼目混珠的百态人生。
在阅读中,看透了局限我们视野的东西,在遇见生活阻滞的时候,我们更能找到那个对的出口,这样人生也更容易走出低谷。
记得《吕氏春秋》中曾经记载过一个叫做子越的人,前半生一直勤勤恳恳的做着仆人,他在人生进入不惑之年前夕,忽然幡然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请教高人,希望能让人生得到改变,经过高人指点,他开始读书,每天坚持,十五年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后来,一个贵族听说他的学问深厚,请教他做自己的老师,指点迷津,教育子女。这样的事情也许是凤毛麟角,可是也表现出了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甚至命运。
这样的故事也说明一个人如果能高度自制,坚持做一件事情,克服身体的惰性,最终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人生。
在我们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的事情,一个是保持好奇,一个是不断反省。
好奇心让我们充满了对未知生活的向往,反省让我们把行动和思想中出现的错误概率降低,同时让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加的审慎科学。
这样的过程也需要不断的“练习死亡”,只有克服惰性,较少身体对思想的控制,才能更有可能坚持一件事情,这样常年累月的坚持,才会像想改变命运的子越一样,得到不一样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想的很多美好的事情,在付诸行动的时候往往会缺少耐心和坚持,总是想着一蹴而就,希望天上不仅能掉下个大馅饼还能掉下个林妹妹,这样人生就完满无缺。
可是很多人就迷失在所谓的完满无缺上,看似有用的东西,也许过个夜就变成了虚无,只有不断的尝试新东西,保持好奇和反省才会多一份体验后的充实。
现在在末尾的时候想到一个小时候看到的童话故事,好像叫做爱学习的鸭子。
故事讲得是一只鸭子从出生起就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它不仅学习游泳和捕鱼技术,还学习跳伞和滑雪,最后她还想发明一种会打字的机器,别的鸭子一直嘻嘻哈哈快乐的玩耍,并一直称呼它是一只傻鸭子,并有一只德高望重的鸭子劝说,何必这样努力,反正有一天我们都会死的。可是这只好奇的鸭子不管不顾继续选择做自己的事情,它说每只鸭子最后都可能会死掉,与其这样平白无故的死去,还不如学点东西,这样既减少了担心,也体验了生活的意义。
尽管过去很多年,这只爱学习的鸭子还是不断的出现在脑海,它似乎在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中,让我也得到了启示:与其不停的哀叹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光阴无情还不如好好的享受充实的时光,这样就是不找寻人生的意义,人生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