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13賢君诗解
题文诗:
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祖道,
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
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天下誅桀,忘其身甚.何以為身?恭敬忠信,
恭則遠患,敬則人愛,忠則和眾,信則人任,
勤斯四者,可以政國.不達君子,豈不殆哉,
從上依世,至道即廢,違上離俗,其身亦危,
生不逢时,時不興善,己獨由之,非妖即妄,
桀殺龍逢,紂殺比干,賢不逢世,命恐不終.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賢君治國,尊賢賤庸,尊賢不用,賤庸不去,
賢者怨之,庸者讎之,怨讎並存,豈可無亡.
幼敏好學,壯勇不屈,老道下人,又誰下哉?
君主有道,以下君子.至道真情,真情为民.
为政之道,政在節財,國小志大,處僻政中,
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行,政令不愉,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政之急者,民富且壽,
省役薄賦,使民自富;敦禮遠疾,則民自壽.
鄰國相親,則長有國;君惠臣忠,列都得之;
不殺無辜,無釋罪人,其民不惑;士益之祿,
則皆竭力;尊天敬鬼,日月當時;崇道貴德,
至精至诚,聖人自來;任能黜否,官府至治.
正文:
【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子對曰:「丘未之見也,抑有衛靈公乎?」公曰:「吾聞其閨門之內無別,而子次之賢,何也?」孔子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對曰:「靈公之弟曰,靈公弟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林國者,見賢必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遊放之士,靈公賢而尊之.又有士曰慶足者,衛國有大事則必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而容賢,(言其所以退者欲以容賢於朝)靈公悅而敬之.又有大夫史鱿,,以道去衛,而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鱿,之入,而後敢入.臣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
閨---闺guī上圆下方的小门:~阃(内室)。旧时指女子居住的内室:深~。際---jì交界或靠边的地方:彼此之间:时候:当,适逢其时:。交接,接近。遭遇(多指好的):中间,里边
【译文】
鲁哀公询问孔子说:“当今(各个诸侯国)的君主,谁最贤明啊?”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看到,如果有,或许是卫灵公吧?”
哀公说:“我听说他家庭之内男女长幼没有分别(门风不好),而你把他说成贤人,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是说他在朝廷所做的事,而不论他家庭内部的事情嘛。”
哀公问:“朝廷的事怎么样呢?”
孔子回答说:“卫灵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他的诚信足以守卫这个国家,灵公喜欢他而任用他。又有个士人叫林国的,发现贤能的人必定推荐,如果那人被罢了官,林国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因此在灵公的国家没有放任游荡的士人,灵公认为林国很贤明因而很尊敬他。又有个叫庆足的士人,卫国有大事,就必定出来帮助治理,国家无事,就辞去官职而让其他的贤人被容纳,卫灵公喜欢而且也尊敬他。还有个大夫叫史鱿,因为道不能实行而要离开卫国,卫灵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弹奏琴瑟,一定要等到史鱿回国,而后他才敢回去。我拿这些事来选取他,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地位,难道不可以吗?”
【原文】
子貢問於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子曰:「吾未識也,徃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則賢者矣.」子貢曰:「齊無管仲,鄭無子產.」子曰:「賜,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吾聞鮑叔達管仲,子皮達子產,未聞二子之達賢己之才者也.」
【译文】
子贡请教孔子说:“现在(各个诸侯国)的大臣,谁是贤能的人呢?”
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是贤人。”
子贡说:“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
孔子说:“端木赐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你听说是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
子贡说:“当然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嘛。”
孔子说:“这就对了,我听说是鲍叔牙使管仲显达,是子皮使子产得志,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让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显达呀。”
【原文】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聞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折口杜口)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謂忘其身之甚矣.」
徙----[xǐ]迁移:祀[sì]---,祭无巳也。析言则祭无巳曰祀。从巳而释为无巳。此如治曰乱,祀,祭无已也。——《说文》祀,国之大事也。湎----miǎn]:沉迷:窺---窥[kuī]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折---[zhē]翻转,倒腾:折---[zhé]断,弄断:返转,回转:损失:挫辱: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shé]断,亏损: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有很健忘的人,在搬迁的时候,竟连自己的妻子也忘了,真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道:“这还不算是很健忘的呢,还有更健忘的人,连他自身也忘了。”
哀公(听了很奇怪,会健忘到忘了自身?于是好奇地向夫子请)问:“先生您能说给我听听么?”
孔子说:“从前,夏朝亡国的桀,他享有天子的尊贵,拥有四海的财富,却丢弃了他的圣祖夏禹的道德,破坏了禹的典章制度,废弃夏朝世代的祭祀,过度地荒淫享乐,个人沉迷于酒色之中,阿谀的奸臣,便暗中窥察他心中的欲望,逢迎他的嗜好,使他更为堕落,忠直的臣子,为逃避无端的刑戮迫害,却封住了自己的口不敢劝谏,民不聊生,于是天下的人起而杀了他,夏朝也因此灭亡,这不是连他本身都忘失了吗?”
【原文】
顏淵將西遊於宋,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恭則遠於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於眾,信則人任之,勤斯四者,可以政國,豈特一身者哉.(特但)故夫不比於數,而比於踈,不亦遠乎;(不比親數近疏遠也)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晚乎.」
數---数[shù]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技艺,学术:。命运,天命:数[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比较起来突出:责备,列举过错:谈论,述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数[shuò]屡次:踈----shū古同“疏”。
【译文】
颜渊将要向西游学于宋国,临行前,求教孔子道:“我应该用什么立身?”
孔子说:“注意做到恭、敬、忠、信,就可以了。做到了恭、敬,就能远离祸患,别人都会喜爱你;做到了忠、信,别人就会信任你,这样你就能团结更多的人。做到了恭、敬、忠、信四点,可以把国家治好,哪里只是有利于自己一人而已呢?另外,还要注意三点:不靠拢与自己亲迎的人,却靠拢跟自己疏淡的人,这样不就失去亲友的帮助了吗?不修养自己的心性,使心性纯良,却只顾修饰自己的外表,追求外在的华美,不是搞反了、弄颠倒了吗?做什么事情,不先考虑成熟,事到临头,才开始谋划,不就晚了吗?”
【原文】
孔子讀詩于正月六章,惕焉如懼,曰:「彼不達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道廢,違上離俗則身危,時不興善,己獨由之,則曰非妖即妄也.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龍逢,紂殺比干,皆類是也.詩曰:『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此正月六章之辭也局曲也言天至高己不敢不曲身危行恐上干忌諱也蹐累足也言地至厚己不敢不累足恐陷累在位之羅網)此言上下畏罪,無所自容也.」
蹐----[jí]后脚紧跟着前脚,用极小的步子走路。
【译文】
孔子读到《诗经.正月》六章时,一副提心吊胆很恐惧的样子,说:“那些不得志的君子,岂不是太危险了吗?顺从君主附和世俗,那么‘道’就要废弃;违背君主远离世俗,那么自身就有危险。当时的时代不宣扬善行,自己偏要追求善,就会有人说这是反常的或者是不合法的。所以贤人是既不能遭逢天时,又害怕不能终养天年呀。夏桀杀害龙逢,商纣杀害比干,都是这一类的事情。《诗经》上说:‘说天很高,不敢不弯腰,说地很厚,不敢不蹑脚。’这是说上下都害怕得罪,没有容纳自己的地方了啊。”
【原文】
子路問於孔子曰:「賢君治國,所先者何?」孔子曰:「在於尊賢而賤不肖.」子路曰:「由聞晉中行氏尊賢而賤不肖矣,其亡何也?」孔子曰:「中行氏尊賢而不能用,賤不肖而不能去,賢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賤而讎之,怨讎並存於國,鄰敵構兵於郊,中行氏雖欲無亡,豈可得乎.」
【注释】
子路请教孔子说:“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应该把什么放在首要的位置呢?”
孔子说:“在于重用才德兼美的人,而把不才(不贤良)的放在卑下的位置。”
子路说:“我听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才德兼美的人,
弃不才不贤良的人,结果却要逃亡到外边去,这是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中行氏是尊重才德兼美的人,却不能加以重用;是鄙弃不才不贤良的人,却又不解除他的职务。才德兼美者知道他不会重用自己,因而埋怨他;不才不贤良者知道他一定鄙弃自己,因而仇恨他。埋怨他和仇恨他的,在国内同时都有,而邻近的敌国又在外集结兵力,中行氏即使想不逃亡,难道能办得到吗?”
【原文】
孔子閒處,喟然而歎曰:「嚮使銅鞮伯華無死,則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由願聞其人也.」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下人,有此三者,以定天下也,何難乎哉!」子路曰:「幼而好學,壯而有勇,則可也.若夫有道下人,又誰下哉?」子曰:「由不知,吾聞以眾攻寡,無不克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猶下白屋之士,(草屋也)日見百七十人,斯豈以無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惡有道而無下天下君子哉?」
嚮---向xiàng对着,朝着,与“背”相对:目标,意志所趋:偏袒,袒护:近,临:从前:从开始到现在:
【注释】
孔子闲居在家时,有一天感叹道:“如果铜鞮伯华还没有死,天下大概就可安定了。”
子路说:“仲由我希望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小时候聪敏好学,壮年时有勇气有骨气,老的时候非常明白事理,已经得道了却仍然态度谦下亲近别人,他有了这样三种优点,用来安定天下,还有什么难处呢?”
子路说:“小时候聪敏好学也就罢了,壮年时候有勇不屈也就算了,可得道后还亲近不如自己的人,又有谁这样做呢(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听说,以多数人去攻打少数人没有不取胜的;以尊贵的身份去亲近不如自己的人,没有不得到他们尊重的。过去周公旦执政天下的时候就礼贤下士,曾经一天就接见了平常百姓一百七十多人呢,难道能说他不是明白事理,得道的人吗?这是因为他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啊!哪里有有道之人对天下的君子不谦退礼让的呢!”
【原文】
齊景公來適魯,舍于公館,使晏嬰迎孔子,孔子至,景公問政焉.孔子答曰:「政在節財.」公悅,又問曰:「秦穆公國小處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政其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愉宜為偷愉苟且也)首拔五羖,爵之大夫,(首宜為身五羖大夫百里奚也)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
羖_[gǔ]黑色的公羊:.山羊。阄割过的羊。
【译文】
齐景公来到鲁国,下榻在客馆,叫晏婴迎接邀请孔子。
孔子到了,齐景公向他询问政事。
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务。”
齐景公很高兴,又问道:“秦穆公时秦是个很小的国家,地处偏僻却能成就霸业,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他的国家虽然小,志向却很大。地方虽然偏僻而政治却切中关键。他行动果断,策划事情的时候尽量参考大家的意见。执法没有偏私,政令不会苟且。一开始提拔起用(五羖大夫)百里溪,就授给他爵位,封他为大夫,和他谈了三天话,就把政事交给他去处理。能这样做,即可以称王天下,称霸还算少了呢。”
齐景公说:“讲得很好啊!”
【原文】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译文】
鲁哀公向孔子咨询治理国家的事情。
孔子说:“治理国家当中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富裕而且长寿。”
鲁哀公说:“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孔子说:“上面少派劳役,减轻税收,那么老百姓就富裕了;推行礼乐教化,让老百姓远离罪恶,那么就长寿了。”
鲁哀公说:“我想照您的话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变得贫困。”
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老百姓的父母’,没有儿子富足了,父母却是贫穷的呀!”
【原文】
衛靈公問於孔子曰:「有語寡人有國家者,計之於廟堂之上,則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知得之己者則知得之,人所謂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謂也.」
環堵---环堵[huándǔ]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礼记·儒行》:“儒者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郑玄注:“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指贫穷人家。围聚如墙。形容拥挤。
【译文】
卫灵公请教孔子说:“有人告诉我说,拥有国家的人,只要在朝廷上策划国家大事,国家就能得到治理,是这样吗?”
孔子说:“可以这么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憎恨别人的人,别人也憎恨他;懂得自己得到的,也就懂得别人也要得到(知道别人从自己这里得到了什么的人,也会知道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了什么),所谓不出家门却知道天下的事情,也就是由己返三的意思,那些不出门却能知道天下事的人,就是懂得通过自己来反过来考虑的。”
【原文】
孔子見宋君,君問孔子曰:「吾欲使長有國,而列都得之,(國之列都皆得其道)吾欲使民無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當時,吾欲使聖人自來,吾欲使官府治理,為之奈何?」孔子對曰:「千乘之君,問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問,問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盡可得也.丘聞之,鄰國相親,則長有國;君惠臣忠,則列都得之;不殺無辜,無釋罪人,則民不惑;士益之祿,則皆竭力;尊天敬鬼,則日月當時;崇道貴德,則聖人自來;任能黜否,則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豈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難,唯欲行之云耳.」
黜否_chùfǒu罢斥佞邪小人。佞---nìng有才智,旧时谦称:不~。善辩,巧言谄媚:~人(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幸(以谄媚而得宠幸)。~史(为讨好当权者而歪曲篡改事实的历史)。
【译文】
孔子去拜见宋国国君。宋君请教孔子说:“我想长久得到国家(使国家长存),国内各地都按我的方法治理(国内没有分裂割据,各座城邑保而不丧),我想让老百姓没有困惑,我想让士人都尽力,我想让日月正常,我想让圣贤的人不请自到,我想让官府得到治理,如何能做到呢?”
孔子回答说:“很多有千乘的大国国君问我同样的问题,却没有像您这样,问的很全面的呀。当然,您想得到的东西都可以得到。我听说,邻近的国家互相友好就能长期拥有国土;国君仁爱,臣子尽忠,那么众多的都市都能得到有效管理;不杀无罪的人,不释放有罪的人,那么老百姓就不会困惑;增加士人的俸禄,那么他们都会尽力为您服务;尊奉天道,敬事鬼神,那么日月就会按时运行;崇尚道,尊敬德,那么圣贤的人就会自己前来,任用贤能、罢免无能之辈佞邪小人,那么官府就能得到治理。”
宋君说:“好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可是我没有相当的才能,也许不能做到啊。”
孔子说:“这些事情不难,只要想做到就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