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赶得上世界杯的热度的话,那应当是现在的天气了。
不过还好,酷暑将至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端午节。说到端午,每个人都知道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以及这个节日与纪念大诗人屈原有关。
毕竟在中国,没点儿历史故事,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传统四大节日呢?
其实,端午节背后的故事多着呢!它可能是最会给自己加戏的,光别称就有二十多个,彼此之间的画风也各不相同,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数字派
这派的由来要从端午节字面意思讲起。“端”在古汉语里是开头,初始,端午节一般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又被称作“端五节”,“重五节”。
古人的纪年方式是天干地支,人们根据地支,把农历的正月开始定为寅月,那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阳光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节”,“重午节”。
因为是在农历五月份,正逢夏季嘛,自然就有了“五月节”和“夏节”。
习俗派
众所周知,端午节这天是有很多民俗活动的,因而也衍生出了各种别称。
“龙舟节“。端午赛龙舟,这在南方地区尤其盛行,流传至今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它是民间祭祀水神龙王的活动,现在已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水上体育娱乐项目,而且还传到了国外。
“解粽节”。无论南北方,在端午吃粽子这件事上都是统一的。古人在吃粽子的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他们会比价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谁的长,谁就是赢家。
“端礼节”。这是湘南地区的古俗了,当地人会在这个时候往门上挂艾叶,并且用艾叶来洗澡。据说这样驱走蚊虫防疟疾,安然度过夏天。
“菖蒲节”。夏天是蚊虫滋生的季节,古人为了祛病防疫,除了挂艾叶之外,还会悬挂菖蒲。它们气味芳香,对于驱走蚊虫颇有效果。
文艺派
别看端午节又是吃又是玩的,真要文艺起来,没几个节日比得上它。
“沐兰节”。早在汉代,人们就在书里记载了当时的风俗:午日以兰汤沐浴。端午节用兰汤来洗澡,兰汤是用兰叶或者艾草熬制的,可以有助于防治皮肤病。
“女儿节”。争这个名字的还不少,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等,都有“女儿节”的别称。上巳节赏花踏青,七夕节穿针乞巧,端午节可以系彩索,佩灵符,簪榴花,已出嫁的女子还能回家看望父母,算各具特色吧。
“天中节”。端午是一年的中间,正午的阳光又是一天里最强烈的时候,所以叫天中。有趣的是,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日本人眼里是“男儿节”,估计他们是觉得夏日更具有男子气概。
“诗人节”、“屈原节”。据说大诗人屈原是在这天投江的,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实际上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的习俗已经在南方流行了。另外,也有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贤大夫伍子胥,以及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总之,这些文化名人为端午节注入了浓重的历史色彩。
此外,还有“龙日”、“午日”、“灯节”、“当五汛”、“五蛋节”、“地腊节”(道教名词)等等不同称呼。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节还是民间最隆重的感谢岳母的节日,女婿们要在这个时候给岳母送礼,俗称“送端阳”,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岳母节”。
最后,温馨提示,端午节问候亲友的话,说“端午快乐”是非常不妥的。它和清明类似,是个祭祀的日子,所以正确的说法是“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