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徳充符》通过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形骸并不重要,而德才重要,其关键在于能真正的忘形,忘死,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遗形骸而取德。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身体残废的王骀虽“立不教,坐不议”,无意为人之师,却仍吸引来大量求学求学问之人,连孔子都“将以为师”。人的外形的残与完整都是次要的,只要人内在的道德充实完美,即使形体残缺丑陋,也是有价值的,所以人应该忘掉形骸而求取道德。全德之人对外物要应顺,德并不依赖于外形而存在,而圣人不需要一切人为的东西。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不会触动他的内心, 影响他的行为。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不会使他有失落 感。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内心安定,不随外物变 化。外物不管怎样变化,小变化双脚变独脚,大变化桑田变沧海,他都不理睬,仍坚守自己的观点。
人活着要顺其自然,不应外貌去评判一个人,要抛却心中的忘情,妄念,妄想,保持一片清明境界,才是上天给我们的道。人应该用‘’减法"去生活,适当放下是一种洒脱,是参透人性后的一种平和,我们要从内心深处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