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今天学校有人欺负我”
根据父母的性格不同你或许会听到以下两种类型的回答。
“谁这么大胆,走,我陪你找他算账去”
“爸妈上班已经够忙的了,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么?别人为什么欺负你不欺负别人,你怎么不多想想是不是你自己的原因”
既然当初选择把孩子生下来,那么为人父母的为什么逐渐消磨了好好地跟孩子沟通的耐心呢?
4月17日22时许,上海卢浦大桥,一17岁男孩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母亲批评后突然跳桥,紧跟着的女子因没能抓住他而捶胸顿足坐地痛哭。
我大胆地猜测可能妈妈一时情绪失控说“xxx,你怎么不去死”,
然后孩子回答“好,你停车我立刻去死。”
......
于是,出现了以上这幕
事件过后很多人都在职责母亲
为什么停车?
为什么没锁住门?
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一点宽容?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9年,在中国最开放的现代都市,
00后一代,依旧不能幸免于
中国式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泥淖。
孩子有自己的学习压力,
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压力,
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而未成年人,
本身负面情绪宣泄的方法可能相比成年人较少,
所以父母的语言一旦过激,
就可能造成惨痛的后果
泰国曾报道过一个新闻,父子吵架,父亲说气话:你这个垃圾……你怎么不去死。
说完把枪递到了儿子的面前,儿子一气之下直接开枪自杀。
父亲还以为孩子是在装死,
回头扇了孩子一巴掌,
直到孩子被扇落在地,鲜血开始大量流出,
父亲才意识到孩子真的自杀了。
然后悲痛不已,却无补于事。
而在现实生活中,
有多少父母都在给孩子递这把“枪”呢?
以下这些话语,你是不是耳熟能详:
“你这么小懂个屁”
“你就是皮痒了”
“想我们那个时候如何......你怎么一点用都没有?”
“你去死吧,别在这碍眼”
“我就是太宠你了”
“你居然敢和我顶嘴,找抽是吧”
“你现在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当初好多了,
你怎么还不知足”
“多想想自己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道题这么简单都不会做,你上课做什么去了”
......
长年累月的相处和偏激话语营造的家庭氛围,
如果不及时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
等到出事就晚了。
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被逼急了,
可能会自杀。
而一些偏外向的孩子被逼急了,
可能会杀人。
2015年7月,北大学生吴谢宇,通过高科技犯罪,把单亲妈妈谢天琴杀害后人间蒸发,至今没有归案。原因还是妈妈对自己控制太多。
2017年,一个17岁的少年举起斧子,砍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让他扬斧砍向母亲的仇恨,来自母亲长期对他的严格管控。
2018年12月,12岁的吴佳康抽烟被母亲发现,因为多次劝说无果,生气的妈妈顺手拿出皮带抽打儿子。没想到,12岁的儿子竟拿起了菜刀,疯狂砍了母亲20多刀。
2019年3月16日晚,因不服母亲杨某管教,江苏建湖县居民,13岁的邵某与母亲发生激烈冲突,后用菜刀将母亲砍死并逃跑。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观中,
孩子与父母的地位并不平等。
父母自然地认为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
“什么都不懂”,
因此并未将孩子当成一个同样具有
完整的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与之相处。
可知:
“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也会在一次一次的辱骂责怪中陷入抑郁。
“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也会在怨恨与不满堆积到无法再承受时用极端方式爆发
“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下对这个世 界充满了失望
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懂”,
所以父母的正确引导才更加重要。
所以,请真正与孩子平等相处,
用尊重与耐心的言语与孩子沟通,
就像与我们的朋友,同事,或是陌生人
家庭教育中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沟通,
它能防止各种小矛盾的堆积,
能让高压的亲子关系有个泄压阀,
能让孩子真正“懂事起来”
如果我们未做好成为合格的父母的准备,
就请不要造出一个新生命。
而既然已经为人父母,
平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沟通,
不要期盼说孩子还小,不懂事是正常的,
等孩子长大了,或者等孩子也为人父母,
就懂得自己的父母当初是多么不容易了。
我们也都为人子女,
我们也都渴望被父母理解,
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小小想法被这个世界尊重。
生育,养育,教育之恩无以为报,
但我却身心俱疲,
不能成为你们想要的样子
我很抱歉,
现在就和这个世界
说了再见。
——————————————————————————
作者:阿赞、小宇
排版:绿子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