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了,聪明到一旦当他们遇到挫折,第一个闪过的念头就是用惯性思维来解决,用耍小聪明的办法绕过去。偏执的人却大有不同,他们全力抵制诱惑去专注执着,不给自己留退路,聚焦目标,披荆斩棘。
——题记
文/小牛君
之 一 °
真正的高手,都是偏执狂。
只有偏执、坚持原则的人才更可能成功。
电影《教父》里的维多,从贫穷的面包店雇员,走上教父这条成功大道,可谓诠释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宝贵思维。
尤其在他失去工作、面对毒品生意诱惑的时候,他不像其他同伴一样目光短浅,见小利而忘身,而是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用果敢的勇气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一步步走向正途。
他认准的事情,就一定沿着意愿干到底,即使路遇艰险,只要没粉身碎骨,就决不罢休。
对一切事物止于浅尝辄止,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收获。在偏执的维多心里,即便头破血流,他也仍然勇往直前。偏执的底线,是棱角分明、难以逾越的,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即便穿刺发肤,也在所不惜。
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偏执的人背后,是对于未来的判断和对于自我原则的坚持。
乔布斯曾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信奉偏执的力量。”
看过他的传记,不难发现他走向成功的道路,恰恰是一条不断坚持自我、用理性的光芒灌溉追求完美的偏执之路。
青年时期,他为寻求内心的信仰,于是剃掉头发穿上僧袍,远赴印度求道。到那里却发现印度很穷,人民生活困苦。这时,他下决心要让科技改变世界,要为世界制造高科技产品。
一个真正的偏执狂,和光同尘,与物推移,毫不凝滞。本是追求信仰的精神之旅,反而成了他投身硅谷、创立苹果的肇因。在这条路上,他始终表现出一个偏执狂的形象,为了引领创新而不惜代价。
从践行科技至上论,到提升用户体验和艺术品味,在每一个决策面前,都是理性、谨慎、不论成本管理还是用户体验调查,没有人比他做得更精细,也没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超过他偏执的完美主义。
偏执的人,他们善于聚焦在一个目标上,大目标理性聚焦,小目标持久发力,把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大黄蜂”,向一个方向猛烈进攻,行动非常迅速。
量变的路究竟有多远,无人知晓,或许他们更懂得,熬不到事物发展到质变的那一刻,黎明永远冲不破黑暗。
之 二°
偏执,是一种极高程度的坚韧,用对了力度,往往成为某个领域卓越不群的狠人。
陆奇,2017年1月被百度任命为百度总裁兼任首席运营官。这次任命是百度创立多年,李彦宏给出的一次罕有权力,这不奇怪,因为他值得。
事实上,陆奇在硅谷非常有名,凡接触过他的人提起他,都是众口称赞:“华人第一职业经理人”、“硅谷华人最高级别高管”。
入职百度之前,陆奇曾职于微软,面对他的离职请求,比尔盖茨极力挽留:“你想要做什么业务,我们去搞个业务给你。或者你先休假一年两年,再回来当首席技术官,我们等着你。”
所以,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拔尖,我们先再看看他的日常作息清单:
每天3点起床,先查邮件,回复邮件。
4点跑步,跑步5公里。
5点至6点,到办公室上班。
7点前,处理完所有邮件。
8点前,做好当日工作计划。
9点,和老外同事们开晨会。
22点下班,学习一个小时。
23点上床休息。
多年如一日,仅仅是陆奇这几近偏执的坚持,就足以超过绝大多数人,能达到如此的成就,和他难能可贵的偏执和自律绝对是分不开的。
约翰·洛克菲勒有一本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是他本人唯一写过关于成功法则与赚钱方法的一本书,书中的名言观点风靡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道理我们都懂,可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经常有人说,越来越忙,却越来越穷。逻辑看似匪夷所思,实则不难理解。移互时代,我们眼前有太多的诱惑和碎片化信息的包围,想法太多,注意力分崩离析,恨不得一天做完所有的事情。
既要瘦身瑜伽又要速成英语,既想财务自由又不想付诸努力。一边追求,一边放弃,或许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对照陆奇的作息,反思自己的一天是不是这么过的:
早上起床前,打开手机,刷一下朋友圈有没有人点赞;
去公司的路上,看看淘宝有没有发货,微博有没有热搜;
吃饭或休息的间隙,刷一下抖音快手;
晚上又开始追剧,睡觉前还要晚一把吃鸡······
凌云壮志挂嘴边,成天想改变世界,最后连自己都无力改变,只能哀叹自道:我太难了。
之 三 °
想起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一个人几天没吃饭,十分饥饿,买了很多包子,一口气吃了5个,当他吃到第6个的时候,才感觉到肚子饱了。这时他便有点懊恼,“早知道直接吃第6个就好了,就不用花那么多钱了”。
读罢可能觉得故事中的这个人很傻,但换个角度就会发现,现实当中这类人很多,总是幻想着,自己能轻松走上捷径。
因此失意的人并不是因为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把能力分散到太多的方向上,想当然地弱化了本该有的自我偏执和坚持。
“这项工作很难处理”、“那个项目很难搞下去”。
可如果凡事都很简单,不需要刻意思考,等有足够灵活应变的思路,很可能轮不到你,早已有他人来解决了。
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点滴的积累,没人可以绕过前面5个包子,直接享受第6个包子的饱腹感。任何一项能力的突破,都需要不断耕耘和锲而不舍的干劲。
事实上,偏执是一种性格定位,这种性格的人具备异乎常人的毅力,是出于骨子里的一种精神,而不是表面的东西。
偏执,也是野蛮生长最好的养分,那些偏执的榜样,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只有真正经历过、趟过坑、撞过南墙,才懂得反思和改进,才有资格追求完美。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达到痴迷的程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他才将变得心甘情愿。偏执,赋予内心极大的力量去支撑,一腔热血、一意孤行,数不清的斗志,让人离目标更近一些。
重要的是,人生的道路上漫长,或许只有这一盏灯,一旦灭了,整条路就没有了。
为什么只有偏执狂更容易成功?
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给出了答案——
"每当我回顾穿越战略转折点初期阶段的经历的时候,总想起古老西部影片中的经典片段:一群骑士在穷山恶水之中艰难地跋涉。他们并不清楚前方确切的路,只知道不能回头,相信最后总会到达心中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