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丙申年腊月初八,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刚过元旦没几天就迎来了小寒节气,也正是数九中“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节令。“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蛾儿雪柳风光。”这是古人吟咏小寒的诗句,走在家乡的雪原山野间,总是觉得这词写得够味,扑面的朔风、飘起的雪花,让人不禁想起银装素裹的塞外风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虽寒,但人心随着渐浓的年味而温暖起来。
今年赶得巧,小寒赶上了腊八。在中国的民俗中,腊八是一个重要而有趣的日子。小时候我们都会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样的民谚,而在童年的记忆里,腊月天也真的是天寒地冻。中国古代有腊祭之礼,徐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佛教传入中国后,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便把传统中的腊祭与佛陀得道日联系在一起,于是“腊八”这一天便有了更多的人文内涵。
太座昨天晚上就把各种米、豆泡好,今天一大早起来,就洗净下锅开始熬腊八粥,满满的一大锅,除了各种米、豆,还有枸杞、大枣、桂园、百合……晚上炖了鸡和排骨,炒了麻辣蟹,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刚刚散去。
早课抄了波兰诗人塔杜斯·鲁热维奇的《重负的免除》:“他走向你/他说/你没有责任/对这世界对这世界的毁灭/重负从你肩头免除/可以像鸟、像儿童一样//游戏//所以他们游戏/他们忘记了/现代诗歌/乃是为了呼吸而斗争。”
今天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教学日,下午上完两节课学生就要打扫卫生、排摆考场,明后两天考试,考完试就放假了!最后一节课想说想讲的很多,但还是着重讲了考试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这或许不是我擅长的,也或许是我不屑为之的,但无论如何也是我无法回避的。体制下,加之又是学校、家长、学生普遍看重的,我无力改变,也便只能投其所好,勉力为之了。
上午刚到校便看到年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是学校考核办对昨天下午全校大会缺席和提前退场人员的通报,宣称要扣掉考核分的一点五分。我觉得挺好笑的,然而我只是觉得好笑而已,并不想说究竟好笑在哪里。缺席和提前退场的人或许都是聪明人或者说是勇敢者,用一种“违规”的行动来抵制校方明知毫无意义却硬要拖拖沓沓开下去的这样一个两败俱伤的会议。我说的两败俱伤,实际上是包括所有与会者的。尊重与被尊重,耻辱与被耻辱,几乎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
假期要到了,找几本书来读,把没有读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读完,还准备找来《纳粹医生》读读,据说这书写得非常棒,能触动灵魂。还有就是上一年度订阅的期刊杂志,没有读完的争取读完。说到底我不过就是一个容易满足的读书人,如果进一步说,还应该是一个有些许自卑不那么自信的一个教书人。我甘于这种平凡甚至平庸的人生,享受饿了什么都吃得下,困了什么时候都睡得着的庸人的生活。我想找人刻一方闲印,上面就刻这样几个字:“我平庸我快乐。”
晚课刚刚抄完《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东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东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东蒲。彼其之子,不与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抄了《论语·八佾篇第三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抄了《易·系辞传上》: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