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句话:手里有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很显然,这句话说的是人与工具的关系。工具当然是为人所用的,锤子嘛,就是用来砸钉子砸核桃砸这砸那的,这还有错吗?
没错,再琢磨这句话就会发现,它其实说的是,人的思想会受到工具的制约。
这也是很显然的。一个写作者会受到手里那支笔的影响,总是有意无意地观察社会,思考写作。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可写的,一个是不可写的。或者说,有写作价值和没写作价值。在他的眼里,世界就是素材,是用来写的。
一个音乐家,耳朵里总在捕捉音符和旋律。那些常人容易忽略的声音,在他看来很有可能就是创作的灵感。
一个警察,总是会用合法与违法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一个农民,容易把眼里的植物分成两种,一种是庄稼和蔬菜,一种不是庄稼和蔬菜。
显而易见,这里说的就是职业习惯,也叫职业病。这是社会分工和精细化发展带来的必然要求。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给自己提个醒,不要简单地被职业思维和职业视角困住。要想实现长远发展,获得更高层次的进步,人,应该有开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格局。
说到格局,就说这个“局”字,千万不可以人为地设置死局。
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大道至简,这世界也无限丰富,在我们认真钻研本职工作时,也要抬头看路,甚至仰首看天,毕竟还有诗和远方嘛。
不是反对专心致志和精益求精,更不是鼓吹好高骛远和光说不练,只是希望大家都灵活起来,都活泼起来,都生动精彩起来,人生不是更美好吗?
最怕的就是像《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演的那个产业工人一样,忙得晕头转向,下班后手里拿个扳手,看人家扣子和帽子都像生产线上的六角螺丝。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如果手里有把锤子,就别把这锤子装进脑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