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苟且,这就是爱情和艺术。我总觉得你我应当把生命视作一场冒险,应当让宝石般的火焰在胸中熊熊燃烧。做人就应该冒风险,应该赴汤蹈火,履险如夷。
耳边一直循环的是法国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中的曲子,在B站刷了五遍演出后,依旧为他雀跃、着迷、感动。
在《摇滚莫扎特》中,莫爹和莫姐的《Penser l'impossible》,康斯坦丁和阿洛伊西亚的“撕13神曲”《Six pieds sous terre》,莫爹的摇滚吼叫信《J'accuse mon père》……一直到最后把所有曲名糅合到一起的《Debout les fous》,每一首歌都能扛起“入坑曲”的大旗。
法语音乐剧喜欢从迎合观众上入手。35岁的小米是莫扎特的扮演者,他演出了莫扎特的热情、天真、玩世不恭却才华横溢的特质。当他舌尖上的法语流畅滚动,当他蹦蹦跳跳地出现在舞台上,当他和萨里列进行“意识交谈”,当他们展现出摇滚之下的声线时……怎么能不为之疯狂。萨里列作为传说中莫扎特的死对头,当他唱出甜蜜痛苦时,舞台上莫扎特的音符幻化成人,围绕在萨里列周围性感起舞。面对无法逾越的天才,心中的火焰灼伤了双眼,真实世界破碎,聚光灯下震颤、绝望的凌乱身影,纠缠不清却又沉迷。你可以说莫扎特和萨列里的舞台表现是这部音乐剧的噱头之一,也疑惑萨列里杀死莫扎特的锅还要背多久,但无可否认的是,多少非音乐专业的观众开始去了解那个时期的人物和历史、欣赏那个时期的音乐。
《Vivre à en crever》是莫扎特和病魔抗争无果后唱的一首曲子。按理说,在处理天才生命之光即将消逝的场景时,整个曲调应该是暗淡、沉重的,如果为了契合音乐剧的特点,夸张地表现戏剧冲突也说不定。但是这出音乐剧想呈现给我们的远远超出于此。
莫扎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的曲子,一个音不多,一个音不少。他是天才,很多人这么说。在我们的认知里,大多数天才就等于光芒四射的一生。也许也是莫扎特大多数的音乐多给我们阳光、向上、调皮的感觉,让我们忽视了这些只是他短暂人生的一部分。于是,当这部音乐剧一幕幕展现出莫扎特的一生,特别在巴黎的经历时,很多观众忍不住心疼、落泪。在这里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在短短35年的时间里,我们这位叫莫扎特的天使一生写满了荣耀与背叛、才华与孤独。
也许一位稍显卓越的音乐家,看世界的角度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何况是莫扎特?当摸不清他的真实想法时,我们还可以感受。最后,《Vivre à en crever》响起,女高音的声音自天际盘旋而来,小莫在《落日之泪》中搁笔,天使在音乐中回归天国。
我们感到释然、感到幸福……感动到流泪,也不需要向谁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