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下我的背景和考证的初衷。首先我本科学的是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校是纯英文教学,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英文算是有一定基础。最初的考证初衷,是觉得大学课业轻松不少,除了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和实习之外,还有大把光阴在玩手机和喝茶逛街中悄悄溜走。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也希望把握好记忆力最好的人生阶段,多学点专业知识,于是就产生了考专业类国际证书的想法。当初的我,说不上对于金融和会计这两个行业更偏爱哪个,不过想来既然我未来有可能从事这两个行业,那就把这两个行业里最具权威和含金量的证书都慢慢考了吧。
于是从2009年大一的暑假开始,我踏上了利用业余时间考证的旅途。
根据这四个证书的难易程度,综合通过率,花费时间,技术含量等方面考虑,我会排列为CFA > CPA > FRM > CMA,恰好,我也基本按照倒叙的顺序来考的,不过考FRM的时候也在同时考CFA一级,因为这两门在一级二级的考试内容上有很多重复。倒叙来考,算是从易到难,不断给自己增加信心的一个过程。下面就分别来讲一下每门证书的心得了。
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
和CPA相比,CMA的侧重点在于作为企业财务管理者,怎么用科学的方法做出财务决策,偏重于预测,控制,决策和评估等管理工作,教会你如何通过公司的历史数据,做出影响公司未来最优的财务决策,而CPA偏重于technical accounting,财务理论,各种复杂的账目记录方法和财务准则。
考CMA的时候还是在旧制的考纲,一共四门,考到后期的时候正好处于新旧交替改制的时候,所以拿到证书前考了旧制4门当中的Part1和Part2,以及新制的Part2。虽然制度有改革,但是换汤不换药,考试的Topic基本都是一样的。
1. 考试概览
考试内容:新制度的每一门考试都有100道单选择和4道案例形式的essay题目(每个essay题目有若干小问题),要求在4个小时内完成(选择题必须在3小时内完成),但是选择的正确率需超过50%才能进入简答环节,否则考试失败。而且考试的流程是不可逆的,一旦进入简单部分,就无法返回去看选择。
通过标准:考试需至少拿到360分(满分500分),相当于72%的正确率。
报班还是自学:准备考试的时候适逢大一,我还没怎么学财会的专业知识,所以保险起见报了一个live网课班。但是对于有一些财会背景的同学,非常建议自学。个人认为通过CMA的要点主要是做练习题和看书上的重点(一般有bullet points的地方),而且每个Part的教材与CFA和FRM每科的5-6门书比相比,只有一本半A4开,算是非常薄了。
英文还是中文版考试:官方说法是中英文考试含金量一样,对于中国考生来说,中文考试肯定简单一点,但是对于有出国想法或者有志考其他几门证书的同学,强烈建议对自己要求稍高一点,选择英文考试。这样一则能理解财务专业词汇,为CPA和CFA等其他英语类专业考试打好基础。二则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对以后出国考GRE,GMAT或者进入外企工作也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习材料:两门足够,一本是Gleim新纲教材,不建议看官方教材,因为实在太厚太冗长繁琐,不适合应试。通过重在靠做题而非背会教材,所以教材选择还是抓重点的好。另一本就是练习题,可以通过培训机构或者网上来购买。
2. 备考准备
一阶段:有培训班或者网课的同学,看课件,跟随课件画书上重点记笔记。这样把书很快过一遍。第一遍的通读以理解为主,遇到疑难的知识点,尽快通过提问老师或者网上查资料等赶紧解决,还是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个简单的标记,待再次通读的时候推敲,很多难点在后来做题看答案解释的过程中就解决掉了。
二阶段:做题,一章一章的做,看到不会的或是想不起来的知识点回去翻书做标记,错误题目红笔勾选正确答案,看答案理解答题过程。这个阶段其实对教材的掌握没有很熟练,所以错误率高,但是不要放在心上,我的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大段文字类的记忆,通过做题出错来记忆比干背书要高效的多。题库有一千到二千道题目,遇到特别难看了答案推敲很久也无法完全理解的题目做个标记跳过,考试的难度基本是easy到medium,考证重在通过,不是求全对,平衡自己的复习时间,很难的题目要学会放弃。
三阶段:第二次通读教材,根据做题时的标记高亮常考的概念和公式,遇到之前没有理解的地方,看看做题后能否理解,并在原文旁做批注,用通俗的话把正确的理解写出来,扫盲知识点。看完每一章后,再回去看一遍该章节中已经做过的题目,同时把错题做一遍。注意做题的目的不是背题目,而是通过做题来理解知识点,考场上出现原题的概率极小,死记硬背的话花的时间多,还会得不偿失。
四阶段:总结性笔记和刷错题。根据三阶段备注的每章重点和常见题目做题步骤,总结个人笔记,梳理,归纳和总结每一章的知识点,计算题的套路和解题方法,然后再把每章的错题重新做一遍。考前的两周,集中看这个总结的笔记,背记公式,觉得自己还是不太熟悉的考点再高亮标记一下,同时做两套模拟题,卡一下时间。模拟的目的主要是找考试做题的状态,这样正式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慌。正式的考试是机考,所以模拟考的时候也建议在电脑上模拟一下,对自己做题的速度和时间控制做到心中有数。
3. 考场经验
考试前两天的准备:没必要再做任何题目了,过一下标记的高亮部分笔记,简单总结总结考试当天的注意事项,比如经常在计算什么类型的题目会粗心,粗心在哪里,单位转换,符号加减等等,最后默记一下公式,准备好考试该带的证件(护照,身份证,或者有自己名字的信用卡这三种中的两种),就可以出发去踩踩考点了。
考场情况:我的几门考试都是在上海财经大学考的,考试区域很安静,缺点就是考点不太方便上厕所需要去旁边的教学楼(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改善)。加上调试电脑,登记准备什么的,考每门用时间是4-5个小时,我为了省时间不在考试中上厕所,都喝很少的水去,存好包后上一次厕所,然后就专心考试中途不去用厕所直到考试结束。考场附近的宾馆离得最近住的又不错的是锦江之星,环境较为安静,走路5-10分钟左右,还含早餐。考试的前一天一定要反复检查好证件,提前探探考点和去考场路线。考试用具的话都会提供,包括草稿纸和笔。
机考当天:英文考试时间我觉得算是刚好够用,还有些检查的时间。做题时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做个标记,继续往下做,最后检查的时候再把这些标记题想想,说不定就会想起之前背过的考点或者发现题目问题的陷阱。选择题后的essay题,时间是很充裕的,防止时间不够用的话,可以先把题目全答好,然后再回去丰富每一个小题的回答(作文题一般也是踩点有分,不确定的题可以多写几个点)。
总体来说,CMA考试难度远没有CPA难,但是是一门对于企业管理者很有用的考试。它所讲授的一套科学的,经过反复验证的决策方法论,影响着管理层的每一个决定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司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对于职业规划在企业财务管理行业工作的童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FRM(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师)
FRM与CFA同属于金融证书,两者在知识考察上有不小的重合度,主要区别我感觉FRM对于quantitative的考察更多一些。FRM虽然相比于其他国际证书的历史要短一些,但是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近年来股市与投资的升温,如何进行风险控制日益成了金融界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这张年轻的证书越来越受人重视的原因,每年报考FRM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FRM总共分为两级,CFA则是分三个级别。对比FRM和CFA相比的考试难度,我觉得CFA三级》CFA二级》FRM(一级二级)>CFA一级。如果你有打算完成FRM和CFA这两个考试,那么我建议你按照我上面说的倒叙的方式来考。我先考的FRM,主要原因是报考CFA一级有本科学历最后一年的要求(也就是大四学生才能报告一级),所以我在大三尚不具备CFA考试资格的时候考了FRM一级,大四考了CFA一级,而后分别考了FRM二级,CFA二级和三级。FRM二级和CFA二级的考点重合度最高,相邻着考省时省精力。
1. 考试概览
考试内容:考试的两个级别我认为难度上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覆盖不同的内容,一级的计算量偏大。考试形式是笔试,4小时100道单选题(二级是80道)。上午是一级考试,下午是二级,官方规定是一级没有通过的话,不能考二级。所以同时考的话如果一级没过,那么二级的成绩也无效,两级都要重考。保险起见不建议同时考。但是,如果四年内不能通过两个级别考试,将需要重新缴纳注册费400刀。
通过标准:通过标准按照当次考试成绩排名前5%考生的平均成绩的一定比例确定,考生只知道是否通过考试以及各个科目正确率的大体分位值,而无法知晓确切得分。
报班还是自学:虽然我的金融背景不强,但是买教材的时候,拿到了免费的网课视频,论坛上也有很多分享的课程网盘,所以我是看这些视频自学的。FRM每门考试的考纲比CFA短很多很多,notes也没有很多本,英文水平不错的同学,完全可以看网课自学。
学习材料:两套,handbook和schweser notes,在淘宝或者通过培训机构都能购买。一级的时候我买了handbook结果完全没翻看过,两级复习我都只用了notes。Handbook上的知识点很全面,但是备考时间有限,面对一千多页,每页都是双栏密麻麻小字的英文原著,还是很抵触的。Handbook包含了很多重点与非重点,notes则是提炼出的核心考点,用来考试更有针对性。有的知识点看notes觉得不好理解的话,可以去翻看handbook或者到论坛(推荐人大经济论坛)或者学习小组群去问。我考FRM的时候自己建了QQ群,挂在论坛上找到很多考友,大家一起群分享notes群聊解决问题,互相鼓励,敦促复习,我觉得对应试和考试交流都非常好。
学习材料的特别备注:一定要用当年的notes!我就是吃了这个的亏,为了省钱考二级的时候用了两年前的二级notes,结果在考试当天发现好多考点都变了,二级还有一章时事热点的专题,占分10%,和旧notes上该专题的内容一点都不吻合,心里备受打击,白看了删减掉的章节不说,很多没看过的notes新增考点彻底没分,所以我二级考了两次,第一次挂完完全全吃在了用老教材的亏上。
2. 备考攻略
官方建议考生用至少两个月时间学习,我实际上用了3个月,每天保证有3-4小时的学习时间。这个考试的难度比CMA大,知识的系统性更强,我坚持每天学习,确保学习知识的连贯性,不然间隔很多天再捡起来看,后面章节的内容需要前面的知识基础,忘记了又要重新去看前面的。
看书阶段:看网课,跟随着视频和ppt过notes的内容,划重点考点(虽然不建议报班,还是建议跟着网课视频看书,因为培训机构有经验,通常知道哪些点常考,按照这样的方式看书更容易让你专注增强记忆力,也省了你自己琢磨哪里是重点考点的时间)。遇到不好理解的地方,多看几遍老师的讲解,或者到学习群组提问,力求一次性解决。看完每一节的网课,就紧接着去做note小节的课后题,错题看解释,返回画书上相关的知识点,完成后再看下一节网课。这样过一遍视频后,再看一遍书,重点看高亮的重点考点部分,对照着每一章的考纲,看看要考察的知识点是不是都注意到了。看每章书的同时重温一遍课后题。这个过程是自我消化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发现有没有理解好的地方,再去看相关的网课内容讲解。
刷题阶段:Notes的课后习题是必须做的,由于FRM能找到的题目真的不多,有时间的考生强烈建议也去做handbook的课后题。没买handbook的同学,论坛上有很多hanbook课后题的总结,打印下来做就可以了。我考一级的时候只做了notes上的题目,二级的时候做了一部分handbook的题目。考前一个月的时候网上会放出金融或者其他培训机构的百题,论坛上常有免费分享,这个题目可以作为考前模拟题来练习。计算题一定要动手去算,并练习使用金融计算器。切勿觉得心里知道怎么算出来的,就眼高手低了。考试的计算量很大,尤其对于一级而言,计算非常非常多,平时练习就是强化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过程。我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也会常发现爱犯的错误,比如计算器有的function不知道怎么按出来,小数点位数数错等。
考前冲刺:等把所有的题目做完后,再去巩固一遍书(只看做标记的重点部分)和做一遍错题,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找一个笔记本,列举每一章的知识框架,把常考公式,常错题目类型和考点,答题思路进行总结。冲刺阶段,总结知识点和做过的题重要性高于做新题。考试前一周把做好的总结笔记反复来看,每天晚上睡觉前像“过电影”一样回忆一下当天看的要点,和自己常犯得错误。
3. 考场经验
考试当天:除了常规的“踩考点”,带好证件之外,由于考二级是在下午,特别容易犯困,考试前一天一定要睡好,没睡好的童鞋不要有心理压力,我考两个级别的时候考前一天根本睡不着,坐在考场上哈欠连天,但是亲身证明考试的压力会让你清醒。我考试前喝了一点红牛,等到卷子一发下来,紧张的情况下我的大脑完全没有了倦意,马上全身心地投入答题当中。另外,建议大家早点吃饭,不要喝太多水,考试中途喝水上厕所是要申请的。
一级二级的主要区别:一级主要就是各种模型计算,二级更侧重实际工作经验,计算简单很多。但是对于金融背景不多或者并不是从事金融工作,没有很多金融工作经验的童鞋来说,二级的实务会有难度,要点就是看书的时候注重在知识点理解和思考,和细节的区分,特别是对于类似概念的不同点区别,防止混淆。
FRM没有CFA那么火,但是金融危机后该证书的热度不断上升。决心备考FRM正是看中了它风险控制这个大方向的发展前景。考虑毕业后进入券商,银行风控部门的同学,这项考试会帮助你增强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日后工作的切合度非常高。如果是以券商投行、投资管理为求职目标的人群,我建议总体还是优先选择CFA考试。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考虑到FRM和CFA考点极大的重合度,可以像我一样,在CFA各级别的考试中,贯穿着考完FRM。
CFA (特许金融分析师)
目前CFA是金融行业最具有权威性和含金量的证书,也是金融行业敲门砖。常常会有招聘广告注明具有CFA证书优先。而CFA考试完善的体系能帮助我们在备考的时间里快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搭建投资分析的框架,是很好的入门工具,也帮助你学会如何管理个人资产。由于二级和三级都是每年一次考试机会,考完三级最少过去2.5年了,每备考一级就意味着要放弃几个月的娱乐活动,考完CFA的过程除了拿证,学习金融知识,带给我最多的是自控力的培养。
把CFA放在FRM之后来说,主要是考虑到两门证书极强的契合度。CFA主要培养的是以从事金融分析、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为主的专业人才,即分析师,portfolio manager,基金经理等。RM更加侧重于风险管理,在数学分析的考察上更多;而CFA的考试范围很广泛,稍稍有点“万精油”的感觉,侧重在考察金融产品的知识和投资分析。
1. 考试概览
考试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囊括了金融分析所需基础知识的方方面面,包括道德,财务报表分析,经济学,权益估值,公司金融等等,不单单包括金融知识,而是涵盖很多会计,经济等其他学科。考试分为三个级别,一二级意在夯实分析师的基础知识,会学习数量、经济、组合、权益、固定收益、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衍生产品、另类投资等科目。其中会详细介绍每类投资品的特征与估值原理。而三级则是在为成为portfolio manager做准备,要求在掌握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户的投资需求加以把握,以此进行资产配置,组合管理,对自己的业绩进行评估等。
通过标准:一个官方的说法是每次CFA考试结束以后,会选取参加考试的排名前1%的考生的成绩(注意没来考试的学生不计入,不影响分数线),以这部分考生成绩的平均值的70%为合格标准。这就意味着只要考生的分数达到整张试卷的70%便可以通过CFA考试了。并且,前1%考生也不可能都做对,根据我自己成绩单现实的结果估算,我反推算出一级二级能做到65%应该就过了,三级能到62-63%也能通过。对于一级而言,存在着一个变数,就是道德部分的正确率必须在50%以上,否则其他版块做的再对,也是直接fail。
考试形式: 每个级别的考试都分为上午和下午,各3个小时。一级是概念式单选题,上下午各100道。二级是案例单选题,上下午考试各10个案例,每个案例6个小题。三级下午是和二级一样的10个案例60道选择题,下午难度升级,是案例作文题,一般10-12个案例,每个案例很多小题,每个小题有对应的分数。从考试形式也可以看出,考试难度是在不断升级的,而官方统计的过往考生每个级别学习时间,是每个级别300小时以上。
学习材料:官方原版书,Schweser notes以及notes的practice exams。三个级别我都不建议看原版书,每个级别原版书和notes都是6本,原版书一本就一千多页,每个点都讲得太过详细。通过我的考试体会,notes已经概括的很全面了,看notes足够。一级和二级,完全不建议摸原版书。三级会用到原版书,但只需要做原版书的课后题,对考试(特别是essay题),非常有帮助。
特别强调考纲的作用:由于notes每年更新的速度比较慢,有的时候拿到新版notes需要时间,很多考生刚开始会用前一年的notes进行复习。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留意一下每年7月出的新考纲和前一年比有什么变化,有哪些章节和考点删去了,那些新增了,并按此相对应去看书,节省时间。我在三级备考的时候就差点吃了亏,考前前一个半月才发现考纲其实改了自己一直用着旧notes不知道,结果三级变化巨大,8个章节都变了,还好我及时发现,没有影响考试。新增的内容如果不想买新版notes,可以打印出来看原版书的相对应章节,虽然原版书冗长,看几个章节所花的时间还不是很多的。
报班还是自学:平心而论,4个证书里CFA是我觉得难度最大的考试,重要原因是考试教材特别厚,考点面也特别广,但是能够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的话,我觉得完全是可以自学的。我是完全自学,且没有看培训班的任何网课或者视频。我觉得CFA考点的深度没有FRM大,FRM有些概念很精很深,加上因为FRM证书年轻考试教材写的不系统,有些概念我自己看书不太能懂。但是CFA 教材有一套完善的体系,书上讲解的很清楚,并且当时考CFA二级有了考完FRM的基础,我觉得自学理解的难度不高。对于担心备考时间有限或者觉得英文基础不好的考生,报班我觉得不是不可以,但还是强烈建议一级自学,因为一级真的很简单,这点会在备考攻略部分详细说明,二级三级再考虑看网课视频或者报班。
3. 备考攻略
一级
一级是通过率最低,但是难度也最低的一门。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对于本科在校学生,报考CFA要求是在报名时间到毕业时间在最后一年内,所以大四才能报考。而这个时候考生的专业课基本都完结了,商科的学生在知识理论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多考试内容就是平常学校里的专业课内容。二是一级考题非常直接,少有陷阱,且多考察常规概念只要你有一点商科的背景,能够看一遍书,做做课后题和模考一两套考卷的话,就能顺利通过。我身边的考友一级都是自学,有的(非学霸)只full time集中学习了3周,也通过了。
对于准备时间具备2-3个月的考生,建议在第1个月迅速过一遍notes,集中看notes里bullet points,蓝色区域的重点论述和书中例题,其他部分快速浏览,看完一个章节后马上做课后题,错题看解答及到原文标记知识点。第2个月再过一遍书,这次只看复习标记的章节重点,并做一遍课后题,尤其注意此前答错的课后题,理解清楚错误原因。这两项工作都做好后,考前1-2周,做practice exam,notes一共6套题,掐时间做,做完后自行批改,错题总结答题点,不理解的返回notes看原文对应知识点的解释。考前3天,再把所有课后和模拟题的错题拎出来做一遍,并打印出考纲,按照考纲要求过一遍书上标记的概念重点,查漏补缺。
对于备考时间非常紧张,可能只有2-3周的童鞋,建议方法如下:第1-2周看书集中看每章末尾的summary(里面涵盖考纲的每一个重要考点),看完summary后紧接着做课后题。这样快速过完notes后,上论坛上找金程百题(对于一级的命中率真的非常高),不要担心错误率,错题要根据百题的解答找原文对应内容来看,并做标记。刷完百题后再马上回去做一遍课后题和百题中的错题,加强理解。最后一周打印出考纲,按照考纲点名的考点找章节对应内容,高亮熟记,并阅读一遍CFA一级中文精读(论坛都有可下载,因为是中文,读起来很快,主要作用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考前一天集中过一遍notes中高亮部分。
二级
很多考过一级的考生,体会了一级的简单,总很容易粗心大意,放松警惕,觉得CFA难度不过如此,这可就大错特错了。CFA二级被誉为是难度分水岭,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考生而言,二级更被誉为是三个级别里难度最大的一门,足见难度的上升。我个人的体会,CFA二级没有FRM二级难,但是确实花费了我极大的时间投入,主要在于计算多,案例分析题型对于英文阅读和对不同知识点的串通能力要求高,考查知识点范围广且更深入一层。
二级的复习我建议至少留2-3个月,除非你是正好在学习CPA,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这块(二级中比重最大topic,40%)非常了解。
一阶段:和一级一样,看一遍notes,侧重看每章例题,高亮bullet points重点,加粗的概念和每章的课后summary,然后每看完一节就做课后题,错题回到原文找对应知识点并做标记。差不多花三周到一个月把notes全部看完,掌握整体内容,并标记一下感觉自己薄弱的Topic。当时我的工作很忙,就按照距离考试的时长,给自己定每周目标,每周需要看到哪里,坚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CFA二级的学习系统性强,建议尽量用整块整块的时间,连续不断地学习,不然看了好几章,放下等一周再看,可能很多知识点又忘记了需要返回去查看。
二阶段:第二遍过notes,同时动手做总结性笔记,笔记不是什么知识点都写下来,而是再次过书是发现哪里不熟悉,哪里不会就要记录哪里。过知识点的时候也要再过一遍课后题。对于第一阶段发现的薄弱章节,可以多看几遍,发现还是有难掌握难理解的部分,多上论坛去看大家讨论的相关问题,加强自己的理解。对于学有余力,时间稍微充裕的同学,建议可以在这一阶段配合做一下官方原版书的课后题,查漏补缺,加强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做原版书的课后题,错误率可能会高,但是不要担心,我感觉真实考题并没有原版书课后题这么难,但是重合的考点很多。
三阶段:做模拟和sample题目。除了notes自带的6套模考题,可以到官网下载历年sample和mock题目。从2009年开始做,做到最近的年份,这些模拟题都有很详细的答案,错题要对应到notes上回顾错的知识点,巩固记忆。特别复杂计算过程的题目,该放弃要学会放弃,毕竟考试的目的是通过,不是拿高分。每个选择题的分值是一样的,太难的题目正确的概率低,花太多精力去弄会还不如多看看别的部分。在二级的考试中我没有做过金程百题,在三级中有用到,总体来说我觉得百题对于二级,三级的预测一般,冲刺作用较小,但是总结的知识点还不错,时间不仓促的同学可以用百题来查漏补缺。
考前冲刺:通过三阶段的做题,会发现自己哪一个Topic知识点的笔记薄弱,然后加强复习notes那一块的知识点,挑自己不会的和重点的部分看。同时,这个阶段可以保持题感,每天过一两套在三阶段做的模拟题,保持临考状态,控制做题速度和公式熟悉度。然后再次精炼总结自己的笔记,在考前三天集中看总结笔记。
三级
如果说一级重在考察知识和选择/排除技巧,二级考察的是案例分析,相对于一级来说加入了阅读和分析,三级在上午的考试里是通过Essay题型加入了英文表达。此外,一级和二级考试的涵盖学科广,而三级就是围绕着portfolio management,财会和经济学背景的学生很难吃老底。之所以说三级考试最难,其一在于英文表达恰逢是中国考生所不擅长的,大部分中国考生上午的essay考试都没时间做完,或者很多做完了但是表述不到位,没踩到答题点。其二在于三级考试其所涉及的诸如Behavior finance,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估值,衍生品,业绩评估,GIPS等的专业性都较强。并且大部分知识点不仅仅要求考生理解,更多的是要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很碎很杂,考察又很灵活,一道简答题可以把很多知识点糅合在一起考察,需要花时间去梳理。
一阶段与二阶段:三级的备考攻略和二级在一到二阶段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做原版书的课后题,因为三级对知识点的要求不仅停留在理解,而更在于运用,原版书课后的题目涵盖知识点的细节度与notes比更高,便于扫盲边角知识点,也有不少简答题,看答案能够帮助了解essay题目的答案方法。
三阶段:至少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历年essay题。三级考试的关键在于上午题,上午题的正确率决定了能否通过。论坛和官网上能找到2009年到最近一年的所有上午题考试真题(原题)和详细答案。一定要掐着时间,一天模考一套。摸考完看解答去批改自己的答案,看哪点没踩到,哪点需要精炼。有人总结过,说essay题一定要做三遍,我一共做了差不多三遍,强调写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上午的考试,时间非常紧张,不模拟不练习熟练常见题结构和答题框架,在考场的高压下很容易就慌乱了。看历年通过者的评分成绩,上午全球考生前top 10%的平均分是低于70%正确率的,而下午则高于70%,并且后10%的成绩线同样高,这也更说明写作难度较高,下午客观选择题比较容易。
我在三阶段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在essay的练习上,每天模考题后剩下的时间做了一遍金程百题,用来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考前冲刺:主要把三阶段的notes知识点再次梳理,结合三阶段的错题总结成笔记,着重记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常见题型和essay题目要点,答题套路。这个阶段最好再过一遍essay真题,总结踩点要点。考前三天重点过笔记,规划一下essay题的用时。
*Essay题技巧:对于essay题答题规律,非常推荐大家去看youtube上的解答 How to pass CFA level III essay questions,让我茅塞顿开,懂得了虽然历年真题答案非常完整详细,但是实际考试中给分都是踩点的,答题要用bullet points按点写,能简写就简写,省时间,也方便阅读,比起写长篇大论的长篇essay,这种方法能保证答题时间,也方便阅卷人快速找到得分点。在此特别说一下,essay题的用时和分值都是一一对应的,上午考试180分也就是180分钟,所以如果10道大题的话,开考1小时后就要做完3-4道大题了,不然后面题的时间完全不够用。一般2分的题目就是1个或两个知识点,6分的题目对应的就是3个知识点。如果题目要求你写三个知识点,你写了四个,阅卷人只会看前三个点后面就不会再看了,所以重在答到得分点而非洋洋洒洒写大段文字。有些essay题型,比如IPS,分值最高,但是完全是固定的答题套路,每年题型不是客户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如何分配投资,就是新婚夫妇买房搞投资等,把历年真题,按照题型一类一类汇总开来,一类一类稍加总结,就能整理出一套每种题型的答题套路。
此外,考试当天essay题给的是一本,题和答题纸是在一起的不能分开,所以要来回翻,有点影响答题速度,我就把答题纸折成一半反过来,试题册左边是案例,右边就是我折了一半反过来的答题纸,在那一半上作答,空白的部分给的都很足够,这种方法帮我省了不少时间。大家可以在日常模拟中就使用这种技巧。受益于我之前的模考,我在考试当天做essay题目迅速浏览完案例画出案例重点后,抓紧时间答题,不会或者不确定的就先跳过,最后再回来写。最后几分钟全部写完了,没有留空白,后来拿到成绩,我上午的正确率在全球Top 10%,也说明了这样训练essay的方法是有效的。
3. 考场经验
考试当天: 能把上午题基本做完且非胡蒙,下午能认真仔细审题,找出每一个陷阱做好,基本就通过了。上面讲述了很多上午essay题的重要性,在此也要强调一下下午题的重要。对于中国考生来说,写作毕竟不是强项,所以下午题一定要抓分,况且下午一个选择就3分,上午一个简答写了3分钟也就3分,一个上午的6分简答,考做对下午两道选择就赚回来了。下午题下午题难度比二级难度低,写完还剩下一个小时,但是有不少陷阱,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审题,比较选项概念的不同点,利用剩余的时间反复检查。
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
我在美国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AICPA是工作要求的必备证书,尤其对于想升职经理而言,在任何会计事务所内,没有CPA证书是无法晋升经理的,所以这门证书对于我的工作是一个must。总体来说,AICPA的考试挺耗时间和精力,但是达到通过并不难,只要花了足够的时间,采用正确的方法复习,就一定能顺利通过。这本证书主要是考察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侧重于technical accounting。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考了CPA最简单的两门,BEC和AUD,剩下最难的两门则是在工作中通过的。当时,我的同事们基本都在研究生的一年当中完成了全部考试。强烈建议想考该证的童鞋利用研究生毕业后的暑假早早开始考,因为成绩有效期有限,需要在18个月完全通过全部4门考试,不过前期考的科目成绩就会作废。
1. 考试概览
考试内容与形式:包括商业环境(BEC),审计(AUD),财务会计与报告(FAR)和法规(REG)4门,涉及内容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一般会计原则、管理及成本会计、政府会计、审计准则、商事法及联邦所得税原则的了解和应用等。作为美国会计界的权威认证,为了让考试能更准确反应行业内的工作需求,考试是机考,题目形式上包括选择题,也包括模拟题组(simulations)以案例研究的方式,用实际工作里可能发生的状况来测验考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研究,组织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决策判断。
考试时间:一年按照四个季度,分为四个考试窗口,每季度前两个月以及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前10天(除去美国节假日及周六、周日)都可以参加考试。难度比较小的BEC和AUD,就可以尝试在同一个季度考掉。
每科题型与难度:BEC和REG考试都是3个小时,AUD和FAR是4个小时。题型上,BEC是85%的选择题15%的simulations题,其他三门都是60%的单选题和40%的simulations。选择题会有几个testlet,每个testlet做完后进入下一个就不能再返回检查了,所以认真审题,保证每一个testlet的正确率至关重要。在考试难度上,公认的是BEC《AUD《FAR《REG,而我把最难的两门放在了最后,导致在REG挂了一次再考的时候担心不过的话BEC成绩就过期了。所以建议大家在考试顺序安排上,不要把最难考的留在后面,留在中间会更好,减少心理负担。
通过标准:每科的通过分数都是75分,因为选择题占各科考试的大部分,在选择部分拿到高分,并为后面的simulations题目留充足的时间作答,是通过考试的关键。
学习材料:复习材料,市面上主要是Becker和Willy两种。四大中三大给雇员用的是Becker,一大用的是Willy的教材。我两种在复习中我主要用的Becker,Willy在第二次复习REG中用到过题目的部分。我觉得两家教材都很好,很有逻辑和条例,个人更喜欢Becker的网课一点。
自学还是报班:据我所知,身边包括我都是自学的,但都有看Becker的网课。自控力足够的话,完全可以自学,因为网课讲得足够详细清楚了。在国内考试的同学,如果没有Becker的网课,可以找经管之家或者人大经济论坛上的视频辅助自学,实在不放心的工作党可以报个班,主要是考虑到18个月内要求通过4门的要求,有网课或者培训班能帮助快速梳理各科目的重点和考点,节约不少时间。
2. 备考攻略
总体:基本每一科目我都是首先跟着Becker网课的lecture 视频过一遍教材,划重点记笔记,高亮重要概念。看完一节视频,就紧接着考试做题,不确定的题目返回看书上对应的内容,做标记考点,方便考前冲刺快速过书的时候有的放矢。特别注意simulations的部分也要认真做。接着第二遍复习,我会先看一遍书上标记的部分,然后再做一遍题目,这次做题中注意把错题进行总结梳理成知识点笔记,并在书上标记错题点。第三遍就是集中看错题和总结笔记,最后在考前一周再过一遍书中标记的知识点。做题切勿死记硬背,而是要重在理解和掌握考点。时间不够的话,每一章的supplement问题也可以不做,关键是做了就要会,保证理解能在这个题点上永远对。
分科目来说:
AUD——是我觉得难度居中,考试时间最为充裕的一门,4个小时我做完选择还剩下两个多小时,simulations的时间一大把。这门考试重在全面理解审计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要得到怎样的结果等。考试中我常常遇到好几个非常接近的选项,如何判断这些选项间的细微差别,就在于你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选择题考察很多审计报告中的不同用词,对于这类题,在复习的时候要多读甚至稍加背诵不同审计报告和opinion的关键词句。这门课的复习,整体重在理解,一定要通过做题反复回去看相对应的知识点,一级在做题中比较和总结相近概念,相近选项的不同点。
BEC——最简单的一门,身边有不少同事裸考也过了。除了内控和IT部分,其他章节都不难。内控部分我在做练习题的时候经常出错,看了答案还是总会模棱两可。后来我多看书,反复总结各种概念,看错题,总结多了也就理解内控的核心思想,答题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IT部分Becker的题目与正式考试相差很多,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找CS的童鞋帮助解释了各种IT系统概念,还是对正式考试没什么帮助。考场上我遇到很多没见过的IT词汇,但是后来和考友一说,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对最后通过率的影响也不大。Simulations在这门的比重最小,只占15%,所以重点主要放在选择题。Simulations我遇到的几个题目多是解释概念,反正时间充裕,我就洋洋洒洒铺开写了很多点。
REG——我觉得最难一门就是REG,我一共考了两次才通过,主要是税务基础差,加上个人很讨厌税和繁琐的各种法律,所以学起来也很吃力。REG内容主要包括税务,外加一点商法。商法部分主要会考securities of 1933, 1934和ethics,能否通过这门考试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税务的掌握,我第一次考没过,遇到的很多题目,特别是simulations,考察的点感觉完全想不起来,其实我看书看到过,但是没做到过考察该知识点的题目,所以看了也是白看了。此外,需要特别说明,正式考试的simulation和Becker的差别非常大。正式考试的偏重实际操作,不同于Becker偏重于理论上的计算。我两次考试都遇到给我一张个人或者企业的报税单,让我判断如何填,还会给我很多具体的发票或者收入,让我判断是否可以抵扣,是否需要纳入报税收入等。REG这门除了扎实的掌握每个知识点,还需要非常认真的做题,掌握正式考试的出题思路。第二次考试我就更有针对性的侧重放在做题的锻炼上。练习完了Becker的题目,我又借用在另一家四大的室友的Willy账户去做了一遍Willy的题目,查漏补缺知识点,总结除了按照不同Entity的性质和利益分配方式的不同税收方法。对于没有税务背景的人,通过刷题来记忆很难背得税务法则还是很有效的。我第二次考的时候,感觉很多考点都能一下看出,并反馈出类似题的解题步骤,最后也以90分的高分通过。
FAR——我研究生学的就是会计,有一定相关知识的积累,基础还算不错。FAR这门我觉得算是囊括的内容多,量大,但是正式考试难度比Becker简单不少。有些很难的章节,比如pension和deferred tax考试的时候涉及的不多,考察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考的最多的部分,特别simulations部分,就是在考察基本的记账准则,每个会计account的nature是什么,如何recognize如何计算等等,题目比较浅显。关于教材偏后部分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会,倒是考察了不少,这部分平常工作接触反而少,记忆起来会有难度,建议多梳理框架总结出常考点笔记,反复做题反复看。此外,有几道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琐碎,比如也要善于IFRS,存货评估等等。
总的来说,我觉得美国CPA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我在职考最后两门的时候,身边的同事都一个个通过了,加上mentor也一遍遍问我CPA考的怎么样了,领导和peer pressure真的很大。刚入职工作很忙,忙季的时候我就每天早上5点爬起来看书,看两个小时去上班,夜里下班后努力再看上一个小时,周末就跑到家里附近的图书馆去温书。大家在工作和学校学习之余,一定要多挤出时间来复习。其实这也适用于所有证书的考试。
3. 考场经验
和CMA机考很类似,就不一一赘述了。
结语
写到这里,我所有证书的经验就分享完了。总结起来,通过这些证书的经验除了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关键还是在于自控力和毅力,不断看书,理解巩固,大量刷题,总结错题,反复推敲考试重点难点。需要再次鼓励大家的是,不要把考证想的太难。不同于高考或者考研,这些证书都是知识性的考试而不是选拔性的,不要求你力争完美冲刺高分,所以只要你肯付出时间,耐下性子坚持学习,看书做题和模拟,在平常模拟题能做对65%左右,通过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另外强调一下以上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任何人,每个人的学习理解方式因人而异,我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比如我通常会花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去确保自己是120%-150%的通过,如果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只要你准备充分也是一样能够比较轻松通过的。
在我备考第一个证书时,根本没打算过自己最后会考完这么多证书,坚持了这么久。现在回头看,总结能坚持走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明白了三个问题:
如果不考证,你会用这些闲暇时间做什么?你会有意义的度过么,还是用喝咖啡,打游戏,看电视剧这种消遣方式把那些时间打发了。如果是后者,那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刚入职职责不是很多的时候多充充电,多学点有用的知识呢?
你所在的行业重视这些证书么?或者这些证书对你升职加薪,未来升管理层有影响么?很多事情不要光看着眼前有没有用,大多都是会在事业的中后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试想等你35岁要升高管了,那时行业进步对资质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当证书成为一种必须或者是你和客户和公司谈判的筹码时,你那时的记忆力和家庭琐事还允许你像现在这么高效地学习么?
任何一门证书,只有全部考完才能发挥它的含金量。考完其中的任何一门或者任何一个级别(但非最后一门),都无法称自己具备了这项资质。一旦开始,就要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负责,不能言弃。你愿意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么?
以上,希望对于希望考证和正在备考的同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