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就是指饮食要全面,什么都要吃,营养全面身体才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不吃糙米、粗粮,只吃精米、精面,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妥当的,因为在稻麦的麸皮当中含有多种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以及食物膳食纤维,比如说像铬和锰,比如说经过加工、精致之后就会大量的减少。
如果缺乏铬和锰这两种元素,就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植物纤维能够加速食物的排泄,使血中胆固醇降低。
食物太精细,膳食纤维必然很少,那往往食后就不容易产生饱腹感,很容易造成过量的进食而发生肥胖,这样血管硬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就会增高。
粗粮当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对大肠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肠蠕动,使大便变软、畅通,这些作用对于预防肠癌和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好处。
此外,膳食纤维还会与体内的重金属和食物当中有害代谢物相结合排出体外。
所以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不适宜长期吃精食细粮,而应该要经常的吃一点玉米面、绿豆、标准粉等,做到粗、细粮搭配使用。
而随着人们科学的饮食方式的建立,人们对于粗粮越来越寄予厚爱,以至于出现粗粮的价格高于细粮的情况,适量的进食膳食纤维是值得提倡的。
不过专家们也告诫人们,如果过多进食膳食纤维对人体也有不利。
首先,膳食纤维不但会阻碍有害物的吸收,也会影响人体对食物当中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比如说吃煮的或者炒的黄豆,那么人其对蛋白质的吸收消化率最多为50%,而把黄豆加工成豆腐之后,吸收率马上升到90%,那其原理就在于加工后破坏了豆中的纤维成分。
其次,长期大量的进食高纤维食物会使人体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输入量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因而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免疫、抗病的能力。
那么吃多少高膳食纤维食物,也就是这粗粮才真正的是有利于人体健康,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以10到30克为宜。
除了粗粮之外,蔬菜当中膳食纤维较多的是韭菜、芹菜、胶白、南瓜、苦瓜、红豆、空心菜、黄豆、绿豆等,也可以适当的食用,以替代粗粮摄取的不足。
我们再来说一说吃鸡肉好还是吃鸭肉好。
鸡和鸭虽然说都是禽类,但是它的食性是相差很大的,要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来进行挑选,才能够起到既保口服又能够养生的作用。
鸡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白斩、清蒸、热炒、红烧、熬汤等都是可以的,适合多种烹调方法。
医学认为,肌肉味甘、性温,有温中补益、补津偏肥的作用,对胃寒虚弱、神疲乏力的阳虚体质者特别的适宜进食。
那由于鸡肉它是偏于温热的,食用之后它容易产生内热,对于阴虚体质的人,火热正火着,那或者说外感发热的时候就不适宜食用鸡肉了,在民间经常用老母鸡做滋补品,母鸡肉可以治风寒、湿痹、病后或者说妇女产后、体弱肾虚,而公鸡它是有益于肾虚者,鸡心有补心、镇静的功效,因此对心悸、失眠、健忘者是有帮助的。
鸭肉脂肪含量高、皮质较厚、肉质较老,以制作烤鸭、酱鸭、盐水鸭等为佳。
医学认为,鸭肉味甘、性寒,有滋阴补虚、利水消肿的作用,亦为滋补佳品。
那对于经常有低热、咽干口燥、舌苔厚腻的阴虚体弱者有清热、解毒、滋补的功能,对水肿、腹水者有扶正、利水、消肿的作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肾炎患者有消肿利湿、减轻症状的作用。
由于鸭肉它是性偏寒的,对身体虚寒的、阳虚体质者,比如说像虚寒性的晚腹疼痛、大便泄泻、阳虚脾弱、痛经者等是不适宜食用的。
那由此可以知道,鸡肉、鸭肉的营养同样是非常丰富的,然而他们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却是各有不同的。那我们在食用的时候应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的选择。
祖国医学认为,鸡肉性温、大补,有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活血调经等作用,所以在我国民间素有给产妇喝炖母鸡汤的习惯,但是产妇应该在产后十天、半个月之后,带这个乳汁分泌的比较充足的情况下方可喝母鸡汤,这样才能够达到滋补的作用。
如果说过早地喝母鸡汤就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因为产妇分娩之后,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浓度是下降的,那这个时候泌乳素发挥作用,促使乳汁分泌。
而母鸡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它会增强产妇血液当中的雌激素,从而促使乳汁分泌的泌乳素作用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导致乳汁不足,产妇分娩后,如果说能够吃清炖大公鸡,则可以使产妇乳汁增加。
因为公鸡肉当中含有少量的雄激素,具有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使泌乳素发挥作用,促使乳汁分泌。另外公鸡的脂肪少,刚出生的婴儿不会因为乳汁中脂肪含量大而引起腹泻等症状。
如果你觉得文章说的有道理,就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泓樾大苏:传递健康养生知识,让养生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