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雪漠的《活在喧嚣之外》。上篇的第二节写的是“苦难的诗意”。
对于苦难,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体会。尤其六十年代之前的老人,很是体会较深。但是,他们回想过去的生活,并没有觉得苦,反而觉得非常快乐。
和同事聊天,提到了我们小时候的事,说那时候吃玉米饼子就咸菜,或者在玉米饼子里面放点盐,再滴几滴香油,就会吃得津津有味。放学后,用竹签绑上一根粗绳去地里拾落叶,也是非常快乐。
那时没有现在吃的好,穿的好,也没有觉得苦,主要是没有对比,看不到另外一种生活,因此,也就没有苦难的概念。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穿的都比过去强很多,可是很多人却感觉不到快乐,整天觉得自己很苦。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就会感到失落,感到痛苦。比如,看到周围人都在城市买了房,买了车,而自己无力购买,就会觉得自己很苦。
相反,如果周围的人都是没有在城市买房,没有买车,和自己过着相同的生活,也就不会感觉到苦难。
因此,苦难是通过对比来感受的。当你心里不存在对比,没有落差时,“苦难”的感觉是不存在的。
前些年,身边很多人开始走上经商的道路。他们一天赚的钱比上班族一个月工资都多。上班族的心也开始不平静了,也开始搞第二职业挣钱,挣不了的就会心生烦恼,感觉压抑。
对于“苦难”,它是一种感觉,一种由对比而产生的落差。感到自己生活“苦”的人,都在无形中与人比较,他们是很难感到快乐的。
所以,过好自己的生活,关注当下,不与人比较,才会脱离“苦难”,还原生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