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为房,标点坐窗,这里是诗词筑成的庄园。园内有辞官隐居,怡情山水的闲人雅士,也有身着长袍,品茶抚琴的古人,也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壮烈,也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份吧,有官场失意,借酒消愁的悲伤,有人生得以笑傲江湖的畅快。
辛弃疾,一个风格多变,能文能武的词中之龙,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他的词多以抒发爱国情感为主,将自己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词作之中。
在战场上他是一个大义凛然热爱祖国的常胜将军,曾经有一次他完成任务在返回朝廷途中部队叛变,耿京被杀,他和50个骑兵突入敌营,生擒张安国。这时,辛弃疾才23岁。这样的人哪能不值得重用呢?
若说李白的诗是用大好河山镌刻出来的,那辛弃疾的词便是用刀和剑刻成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的词善于塑造其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乱云急雨,倒立江湖。”等等,都激扬着作者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
夏承焘评价过一首词“刚肠似火,色貌如花。”可见。辛弃疾的词风刚柔并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人描绘了夏夜景色,表达了他由于沉醉在稻花香中,以至于忘了道途远近的怡情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阳刚与阴柔,个人气质与时代气质格格不入,也就注定了辛弃疾的悲剧,历史上最著名的怀才不遇的悲剧。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一个本应为国效力的人却在这些词字前,这是多么浪费人才啊。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啊。
只可惜这个宝刀宝剑,在公元1207年陨落了,只听他临终前大呼杀贼!杀贼!
声声悲呼,响彻历史,至今闻之,热泪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