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散步时,丽丽跟我讲着自己的苦恼。
朋友丽丽三十五岁,独生女,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银行工作,朝九晚五,身材长相都算的上优质,自己购有房产,从大学开始,身边不断有男孩子追求,也有谈过两三个男朋友,但是始终是没有一位是能走进婚姻的殿堂,面对爸妈的催婚,丽丽很是无奈。
用丽丽对我说,“我也不是不想结婚,但是我害怕。我们的相处看起来很愉快,他们对我也都很好,舍得为我花钱,也很照顾我,可是,我就是担心,我不敢踏进婚姻,我总想到他是伪装的,我担心他如此对我好,是他压抑着自己,我怕他会在结婚后变成另一个人,对婚前为我的付出,加倍的使唤我,甚至报复我。我还怕我依赖他以后,他的突然离开。所以,当谈及婚姻,我不得不悬崖勒马,主动选择结束这段关系,我也很痛苦。”
我想到了防御机制,我想到了原生家庭,丽丽的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的婚姻状态,看起来两个人的生活每天都关联在一起,一切日常活动也都围绕着彼此安排,同一个屋檐下,经营着看似完美的婚姻,向外人展示着看似幸福的家庭生活;但另一方面,丽丽的爸爸,曾经背着自己的妻子,在外面包养了一个年龄比自己小十岁的情人,丽丽的妈妈一直被蒙在鼓里,而丽丽的爸爸用金钱一边收买,一边威胁着丽丽,让她不要告诉自己的母亲。后来,东窗事发,情人闹到了家里,经过家里各种亲戚的批斗,爸爸选择了跟情人断联,回归家庭,但是两夫妻的关系却从此有了沟壑,总有一些永远也无法探讨的话题、彼此不敢表达的情绪,界限感永远都在,为了表面的和平,各守其职,那种相敬如宾的相处模式,看起来让人浑身不自在。
丽丽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自然而然的对父母看似亲密的关系保持着怀疑态度,因为目睹了父母感情上所有的经历。当自已与伴侣的关系进展到要进入婚姻中时,丽丽首先感受到的是,表面的平静被打破,婚姻关系中的各种不安全感。近一步太近,远一步又太远,自然而然的会启动自身的“情感禁闭”模式。
当我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对方、或者自身就有一些未发现的心理问题,比如“情感禁闭”的时候,很容易置身于假性亲密关系之中,谈恋爱就像表演。而且是只能保持距离的表演,它让我们感受不到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付出时的那种发至内心的快乐,同时它也保护了我们免受感情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伤害,因为从未付出,所以也不必承受失去的痛苦。这样的感情当然也没有办法去磨合两个人可能会出现的冲突,但这也意味着这段亲密关系只能停留在这一个平和的、有距离的状态中。
《假性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从负面影响与他人的相处方式。亲密关系中情感的表达、信任的建立、矛盾冲突的处理,都会受到个人心理问题的影响。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这些问题会愈发明显。
而“情感禁闭”就是典型的原生家庭问题,是人生早期的时候,通过观察亲近的人,当然最主要是向父母来学习如何发展自己的亲密关系。孩子会全然的效仿父母的行为方式。说白了就是爸妈你们是如何爱我的,你们是怎么额相处模式,那我就自然的学到如何用相同的模式去爱别人。丽丽看到的是母亲的忍让,父亲的背判,而到最后的假性,表演式的幸福,自然而然的启动了自己心中的避免受伤的防御机制
“情感禁闭”既然是从早年开始就深植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我们应对世界的一个行为思想模式。所以对于情感禁闭的治愈,它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想到了假性亲密关系。记得书中所说,
破解假性亲密关系,是一个需要细心和勇气的过程。世界上或许没有绝对合适的关系,但是两个人共同努力建立的亲密和信任,才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我想说,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坦诚的基础上的,不合适、不喜欢的话,不要忽视,因为迟早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