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从4个大方面总结了《学会写作》这本的概况:what-写作是怎么一回事?;why-写作有什么用?;who-你写的东西有人看吗?;how-克服写作四大难题。
本周我们开始从具体的方法论上一一击破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写点文字,但是写些什么东西呐?一说到内容和素材的问题,很多人都开始坐立难安,绞尽脑汁,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
本书的作者给出了两个方法来解决积累素材的方法(chapter 2积累素材):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
直接素材:
1-what -什么是直接素材?
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体和意识等感觉器官来接收的素材信息都可以称为直接素材。
2-how-具体怎么操作和运用这些方法呐?
眼睛👀:使用“照片法”,即把我们的眼睛当作相机,去拍摄生活中的细节内容,重点观察生活中的主体(who), 环境situation,人物的身体活动(action) 三个点。当这三个点出现的我们眼里的时候就可以定格为一幅图片。这样写作的素材就出现了,根据你眼里的图片来描述即可。
耳朵👂: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一句广告的宣传语,让我非常着迷,“让人流口水的不是牛排,而是煎牛排的吱吱声”。 平面的文字书写不如来点声音等动态的变化,更让人欲罢不能啊。作者建议的练习方法是训练我们集中注意力在周遭的声音上,随手从空中抓住一个声音,顺着这个声音去探寻这个声音后面发生的内容和故事,继而循环往复地训练。再结合你的感受,这样就得到了来自声音的写作素材了。
比如:深夜你听到隔壁楼小孩子的哭声,你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声音,内心里或许会疑惑:“为什么深夜会有小孩子的哭声,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吗?” 你继续听下去,又听到一个女人尖声地吼叫:“这个题也做不出来?你怎么这么笨?” 小孩子的哭声此时又变的大了起来,哭的更惨烈了,女人的声音被压了下去。
顺着声音寻找故事就是这样得来的,这种方法被我称作“风吹来的故事”哈哈哈哈。
鼻👃舌👅:从气味,味道慢慢过渡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过往对这种食物的记忆,最后到对这个食物的处理和结论。在《文心雕龙》中被叶圣陶和夏丐尊称之为“知”、“情”、“意”。
比如:我一看到饺子,闻到韭菜的辛辣味道,就勾起了小时候在北方长大的童年往事,妈妈总是做韭菜鸡蛋馅的饺子,我坐在小板凳上跟着妈妈学擀饺子皮。每次都要把手指压到,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哈哈哈,记忆中的饺子最好吃,其实是怀念我跟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异乡的日子里对亲情的渴望全部幻化成对童年食物的惦念。
从鼻子和舌头得来的生活素材是“舌尖上的故事”耶,有香气的记忆。哈哈哈哈
身🏃意:这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级的形态,“身体感知,意念产生想法”。那如何使用这种方法积累素材呐? 即时倾诉,在自己情感最高亢的时候写下来或者录音下来。
“生活中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在本小节中作者从类别(眼👀、耳👂、鼻👃、舌👅、身、意)和练习方式(拍照记录法、声音训练法、食物走进内心记录法、录音身意记录法)。希望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能成为美的传播者,让自己开心,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激情。
“生活中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在本小节中作者从类别(眼👀、耳👂、鼻👃、舌👅、身、意)和练习方式(拍照记录法、声音训练法、食物走进内心记录法、录音身意记录法)。希望我们每一个写作者都能成为美的传播者,让自己开心,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激情。
B. 间接素材
1-什么是间接素材?
有些经验是我们亲身体会的,但是有些经验和素材,不需要我们亲身经历一样可以得到。通过采访别人,读书做笔记和网络搜索得来的素材和经验都被称为间接素材,第二手的素材。
以下将根据本书的chapter 2 介绍三种方法:
采访法:
-分类有正式采访和聊天采访。
-三个模块操作:1-准备;2-采访(观察细节+采访挖掘);3-整理(采访录音+笔记整理)
笔记法:
-作用:记录想法,加深印象,方便日后查看。
-分类:
日常笔记(随时随地记录法📝)
读书笔记(摘要法+感触法+延展法)
-笔记的后续用法:整理
-应用:检索+线索+思考工具
网络搜索法🔍(工具🔧tools)
-搜索引擎 (如Google,百度),搜索内容包含两方面:知识素材+意见趋势
-内容大数据: 热点话题:微博热搜
-优缺点:快/事实+评价/多元
读书,旅行,见人,科学上网,可以让我们的视角更宽阔,意识更加自由,你的文字也会更加有力量。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阅读的内容为chapter 2 积累素材。
分别讨论了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两大分类。
直接素材包括:眼👀、耳👂、鼻👃、舌👅、身和意。
间接素材包含三种方法:采访法、笔记法、网络搜索法。
以下附上chapter2 积累素材的整章导图,仅供参考。愿大家燥起来,一起来写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