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经典文字摘录
一、关于写作和阅读
美不是外在的,作为现代公民,学生们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直接与现实的,日常的美融为一体。
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体行为和体现。
解放想象力的翅膀,前提就是要承认普遍的人性。
不管外部世界怎么变换,人的内心思想总是稳定而缓慢流动的。对肌肤之亲的感受,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花开的喜悦,对叶落的忧愁,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仍然会是人类文明范畴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些感受,仍然要依靠各种文化表现形式,通过真情实感的表达,以准确的描述诉说出来。
《开明国语课本》,在这一套教材里,我没有看到一篇虚假的课文。
一篇好作品的最基本要素,不是“好词好句”,而是作家的独特思想和情感。好作家,能运用貌似普通的词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趣味表达出来,使这些词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走遍了深山大川后,徐霞客写道: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阅读的积累,游历也是一种积累。不长见识,不习名著,读书不破万卷,下笔就有了神,那也就是走神而已。中小学是学习的黄金时代,应该多阅读,多积累,少落笔。积累够了,感受新鲜了,写文章才会出彩。
我理想中的语文,是师生一起阅读、交流、探讨、朗读,,是生命蓬勃的象征。我一直在强调,一名中学生,如果有持续几年的有效阅读经验,加上适当的写作训练,即便在面临当前的考试时,也能轻松应对。,而对于字、词、句、段的理解,也要大量阅读才能更好的理解。
什么叫做专家呢?专家就是对某一个门类的知识,掌握的比一般人充分。从这个角度看,我女儿虽然才十岁,但是他已经是《哈利波特》和林格伦经典儿童小说的专家了。一般人跟她对聊,很容易被她击溃——除了我这位久经沙场,屡败屡战的爸爸。其他的书,她也看了很多,她的阅读量,似乎已经远超她的语文老师乃至语文组的同级老师。但是,她的语文考试成绩在二三年级时只是中等,总在八十几分上。她的作文成绩也只是中等。她原来写点读后感,我觉得不错,二年级时在《中文自修》上还发过两篇。现在,到了四年级,反而毫无感觉,写的更差了。但是,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她的考试成绩一下子就跃上去了,很简单地就站在全班前五名中,一点都不费劲。
在很多阅读推广做得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对教材的重视程度很低,更多是利用或者运用非常成熟的分级阅读体系,或者说就是阅读体系,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家长和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有效的评测。
小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有自己热爱的故事结构,这点,还是西方作家更了解。别说孩子爱读,我也爱读。
等小孩子真正养成爱读书的兴趣之后,然后可以慢慢地把他们引向其他的书。
当然,首先是要打破学校的僵化教育模式,其次是教师和父母自己也要爱读书和善于读书。
二、解析《功夫熊猫》和宫崎骏
乌龟大师多次跟他强调的也是这一点,即熊猫阿宝就是一个拯救生灵的龙武士——然后去想办法教育他,教他学习顶尖的武功。阿宝身上的潜能只要激发出来,他就是大师。
熊猫阿宝恍然大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要相信自己,找回自己。
宫崎骏的一贯亮色: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友爱让人温暖。
宫崎骏的作品拥有这么多的观众,最根本的原因,大概是他在这个冷漠而机械的后工业时代,为孤寂不安的心灵植入了情感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好在狐狸大师很信乌龟大师的话,他听进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你有耐心,你想方设法地去激活他,他就会成为一个超人。
三、关于教育现状
我们的教育大纲和实施的教育理念,都是“平均主义教育”,是趋同化、类型化教育,根据这种教育的目标和手段,小孩子受了九年中小学教育之后,都要变成平凡普通,“呆呆痴痴”的螺丝钉。
我们的一些教育界人士看待教育,跟美国同行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趋同化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美国是差异化教育,承认每个人各有所长,只要努力都能达到人生的目标。
普遍人性不是说教,而是现实的诉求。
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中小学采取的是“同质化”教育模式,要把各种不同性格、特质,爱好、嗜好也不一样的学生,都驱赶到同样一种套式里去,不容许,也是事实上不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从逻辑上是提倡差异化教育,但是并不是所有大学都能做到,还要具体的大学,具体的学院和具体的教师的现场发挥。
优秀的大学,在文科教育上提倡的却是差异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一名好的教授,可能会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和思考问题,而不是给定框框。这些学习方法和能力,本应是从小学就要开始培养和训练好的习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却要到大学才能再度开始打基础。这样一来,学生从入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十年黄金时期,就白白浪费了。
哈佛大课堂的那种热烈、融洽、自由的气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还有那些青年才俊们的干净、整洁、得体、靓丽的打扮,更值得我们的大学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