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题目的轻微误导,谁让标题党三个字不断的出现,不过这至少也比自己原来的风格“也谈抱怨”要好一些吧?
今天,又一次看到同事的抱怨,内容中有解释、有不满,最后还表达了些许迷茫。
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了,不管是什么事件,看到这样的情况终究会有些心里不舒服,也想说两句,说两句的结果也能想的到:好一点的情况是可能会被当成说教,差一点的可能就直接被骂了,故且不考虑那么多了,到了这个年纪,好一点的就是心态要平和多了,也更敢于表达了。
今天看到的是一个直接的抱怨,一定还会有很多看不到、听不到的。
就是自己也经常会有一些情绪的表达(这句话是自我美化,实际也就是抱怨)。
就包括正在写的这篇文字,实际上不也是对表达不满的同事的不满吗?
人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现在社会,已经不可能有不和别人发生任何关系就能独自生存的人了,有一个词叫"宅男",也只是在家里呆的时间长些,而不是呆在家里就不出来。
群居就要和各种各样的人在愿意或者不愿意的情况下打交道,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成长背景不一样,对相同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一样,更何况现在从60后直到90后都在一个单位共同处事的情况也比较普遍,思维的差异该有多大呀!
还有,人在不同的位置会有视野层次的差异,在不同的部门会有出发角度的差异,甚至还有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所以对每一个在职场上的个体,是要有这个基础认知的,每个人都应该以更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在身边的人或事,这不止是减少抱怨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自我成长的必经途径。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如何更合适的表达不满,不管不顾的在自媒体(这个词比较火,也比较贴切)上直抒胸臆是最简单的,但杀伤力也是很强的,因为没有无目标无对象的情况,一个抱怨出来,就会有各种群体牵涉其中,有把目标对象往自己身上对照、越想越生气的;有借机看热闹的;有被引出共鸣、同仇敌忾(情绪也被带动)的;甚至还有煽风点火的;也有像我这些喜欢思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支持私下悄悄传播的抱怨,那只不过是换了个马夹而已。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陈述的观点也很简单,每个人即然选择在社会群体中生存,就要学着去承受选择带来的后果,当然有你喜欢的,就会有你不喜欢的。
只会一味的抱怨只能让不喜欢你的人更多,抱怨产生新的抱怨的机率也会更多。
再说的直接一点,不喜欢就换环境嘛,何必别别扭扭的凑合呢?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估计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单位不大好找,而且外因只是导火索,真正的结源于自身的内因,这一点不明白,换个环境也只是换个抱怨对象而已!
如果认可目前的环境,或者暂时还没找到更好的环境,建议还是更有建设性的去处理不满好一些,直接的沟通表达、寻求领导或者同事的帮助、更理想的是自己动手解决,才是应对不满的最佳选择。
谷歌的老板扎克伯格在公司早期尝试自己的搜索引擎时,排名靠前的全是广告,和想要的结果偏差太大,就把情况写了个条子贴在公司。
时间是周五,周一的时候另外一个部门的几个人周末加班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并成为给谷歌带来几十亿美元收入的系统。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抱怨改变它的运行方式,反而你的世界却可能因为抱怨而被逐渐毁掉。
直接简单的吐槽(允许我美化一下,这会儿心态平和些了),还是推动改善,可以认真的想想了。
如果不去吐槽,而是行动起来改善,表面上给公司带来更积极的变化,实际上真正受益的是自己,没有什么能比自身的成长更划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