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应当是一种政治正确被广泛达成共识。但近日的一则“现实版樊胜美”的报道,炸裂全网。
96年出生的女子洛洛在杭州工作三年,经过她不懈努力本已月入过万可以过着不错的生活,却还用着母亲淘汰下的6s手机,舍不得买几百元的鞋,父母和弟弟的吃穿用度都要好过她。父亲不断地伸手要钱,让她成为了被父母压榨的机器。
洛洛曾多次抱怨父母带给自己的压力,从乐观的性格变得抑郁,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倾向。
2019年10月,洛洛在钱塘江畔散心时,遭遇涨潮意外去世。
其任职公司出于人道主义关怀给予了洛洛父母6万元抚恤金,但签订协议数日后,洛洛父母反悔再次要求公司赔偿41万,原因竟是为了给儿子买房攒首付。
公司老板看到洛洛微博后,控诉其父母对她的压榨,向有关部门和节目组寻求帮助,希望曝光洛洛父母的行为。最终公司不堪其父母烦扰,达成协议赔偿16万元。
一边是父母对子女压榨,一边是公司想为员工主持公道,上演一场魔幻大剧。
1.
重男轻女自古有之,从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发展而来
古代社会男性具有主导地位,简陋的生产方式和接连不断的战争导致需要男性支撑,也消耗了大量的男性劳动力。
现代社会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机械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让女性已经可以胜任男性绝大部分的工作。
技术的进步带来体力优势消失,脑力优势崛起,男性在许多岗位不再具备优势,女性细致沟通优势逐渐凸显。
如今,女性意识已经觉醒,社会对女性的关注度也是空前绝后。
众多经历过计划生育后的独子家庭已经不再抱有重男轻女的思维,但对于多子家庭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我们在众多热门影视剧中都能看到重男轻女的观念,如《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安家》的房似锦都受到原生家庭影响。
在互联网还有发展起来的时候,还是以熟人社会为主,亲戚邻里对个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长辈对男孩的偏爱,邻里对男孩的过度关心,会让孩子觉得理所应当,重男轻女的思想便会在下一代发芽生长。
在80、90年代依旧存在极端个别的家庭因为男方重男轻女的观念抛弃妻女。
但在千禧年出生后的新世代,他们是互联网的土著民,有更好的受教育程度,更开阔的眼界,更习惯与网络上的生人社会交流沟通,不会对长辈的传教全盘接受。
等新世代成为父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现象会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并不会完全的消失。
2.
重男轻女导致了男性比例的加重失衡
根据国家此前公布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80后”的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而“70后剩男“更为严重,非婚人口男女比例达到2.06:1。
“90后”在达到婚龄时,将会超过10%的男性不能成婚,2020年中国光棍达到3000万-4000万人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性别比为116.9,更刺激的是,2008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表明中国光棍峰值远没有到来,90后惨遭“婚姻挤压”,00后可能面对更加严峻的局面。
随着男性人口的增加,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也越发独立。
很多女性认为在婚姻生活中,男性不但不会提高生活质量,反而会降低幸福感,不婚主义者越来越多,中国未来的男性婚姻会越加困难。
在被我们忽视的农村人口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滞留了大量娶亲困难的适龄男青年,他们可能因为家境贫困出不起彩礼钱,也可能性格能力缺陷不讨女孩喜欢,几乎每个村都有这样为数不少的男青年,并为此感到焦虑。
重男轻女不但对未来男性婚姻造成严重影响,对女孩儿的心理状态也有着极大的改变。
一部分的女生会形成自卑敏感性格,容易陷于自我怀疑,但又对突来关爱犹如抓住救命稻草。
另一部分女生被迫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争强好胜,她需要给自己一个证明,男生做到的可以做得更好。
3.
隐形存在的重男轻女
其实普遍多数的重男轻女家庭对女孩子的表现并不差,兴趣学习方面培养也舍得投入,在学校的时候给的生活费都能保证她们吃喝不愁。
隐形的表现在一方面对男孩子较为溺爱,另一方面是把家中大头存款都备给男孩买房。
一旦涉及到了买房结婚问题,发现他们的想法根深蒂固,让女性感到不公。
在没有明文的社会公约中,男性买房准备彩礼成为了共识,这一点在相亲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女方通常会以有房有车作为相亲的必备条件,但同时有弟弟的女方也会特别标注弟弟已买房,本人非“扶弟魔”。
无论男女双方都受到隐形的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
对于恋爱中的男女可以不在乎对方的家庭,一旦涉及到婚姻便成为两个家庭的问题。难以处理的原生家庭,让人敬而远之,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而是逃避。
我们父辈尚且是自由恋爱成婚,现如今我们没有自信接纳对方家庭,反而需要匹配条件相亲成婚,是不是也是一种开倒车。
4.
女性意识觉醒,男性需要做出改变
即便是极端内卷的社会形态,依旧长期存在对女性不公平的现象。
从家庭轻视到外貌歧视,衣着歧视。相貌较好的女性在受到外貌优待的同时,也被动遭受各种性暗示的骚扰。
相对于职场上隐形的性别歧视,生育带来的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如果有来自身边人无止境的恶意或者家庭的不公才是最大的痛苦根源。
数据表明,在校研究生女生人数逐年增高,现如今占比达到50.6%,这一趋势未来还会更加显著。
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成熟,更能清晰认知社会现实,她们更努力的读书,更清楚自己的需求,更渴望改变自己。
这个时代,男性需要做出改变,没有本事,无论是姐姐还是父母帮扶都不可能过得舒心幸福。
男性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未来残酷的婚恋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也许原先潜移默化的重男轻女观念会随着时代缓慢消解,但只要有利益驱使,只要父母愿意牺牲女儿为自己或儿子带来利益,人性之恶便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