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里没有任何刻意煽动你转发欲望的「trigger」,只有思考的原貌。
所有文章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d-hymn
总之,一句两句说不清。故事时间离现在快30年了,已经变成年代剧了,照理来说,不在青春小说的范畴里,但我看见跳广场舞的阿姨也在回忆青春,就会产生历史可以被打扮成青春之类的念头,也就原谅了自己的执念。
——路内
1.共鸣从何而来?
路内写的以路小路为主角的几本小说——也就是《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以及近期面世的《十七岁的轻骑兵》,在我眼里都有着同样珍贵的情怀在里面。
前三本“追随三部曲”几乎是我读过最多遍的当代小说,且并非像读其他小说一样带着各种目的,而是纯粹地想进入那个书中世界,联想起许许多多似真似假的回忆来。
这种回忆像极了姜文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给我的感觉。虽然称之为「回忆」,但却显然不是我真正经历过的人生,我既不像路小路一样在某个厂房小区里长大, 也没有在车间里干过活,少年时光里更没有白蓝、于小齐、曾园、宝珠们的倩影在内,但我偏偏就是感受到一种极为真实可感的「回忆」存在着。
把路小路的厂区换成小时候附近的锅炉房、把生产车间换成毕业后一个人去过的那些项目工地、把白蓝、于小齐、曾园们换成我喜欢过的人——这种替换说起来极为荒诞不经,但对我而言却是真真切切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超越时空、直达情感。
甚至我闭上眼,仿佛就能置身于《追随她的旅程》里那个夏日,路小路他们坐着曾园的车去游泳的那天——嘿,我似乎能闻到池水蒸发的特有气味。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理解自己对路内小说的这种奇异共鸣。我们是不同时代的人,从不同的环境里成长,有不同的性格,经历不同的青年时期,到达的也是不同的现在。但只要我拿起这几本小说,就仿佛看到自己就是那些少年之一,不知道明天会如何,野蛮狂妄之中,却也带有一种奇特的忧伤。
似乎在这些小说中,成熟和长大永远不会到来。
身体已经成熟的「男孩」们,成为路小路们永生的形象。
2.戏谑与哀伤
路内明了自己是在写一些恒久动人的东西,它们和泪水有关,但他并不会直接去书写泪水,而是侧身去描摹那些被泪水烧灼过的青草和花朵。——评论家 张定浩
为什么在路内带有戏谑、幽默的文字之中,总会隐隐存在着挥之不去的哀伤?
看不到未来的少年们,预期的自己会一辈子在车间里度过,成为下一代的工厂大叔,最终死于意外或贫穷。这种长期人生价值的缺失一直伴随着路小路。这种被盖上盖子的人生,是哀伤来源之一。
我想起自己已经二十周岁了,一事无成,坐在这里,不久之后就要去上三班造糖精。这种生活不是我要过的,但我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自己也不知道。
—— 路内 《少年巴比伦》
但毕竟路小路与一般的流氓混混不同。路小路、杨迟他们都像同一类人,深陷泥潭的英雄主义者,尽管看起来像混混,却又自有自己的一套公道理论。可惜,通常他们谁也没能保护得了,反而一直在被那些早已看透自己的女孩们保护着。
他们的可贵之处既迷人,又一无价值。
3. 永生的少年时代
书上说,人在十七岁的时候是一个转折。在此之前,所有的快乐和悲伤都和这个世界没什么关系,那都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在此之后,你就会被逐渐折磨成一个傻逼,快乐也好,悲伤也好,都是这个世界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你的。
——路内《 追随她的旅程》
路小路执着的身影,仿佛就是对这个人生转折的无限抗拒。不知天高地厚荷尔蒙爆棚的少年,他们自然生长的暴戾、残忍、莫名的执着和深情,都像是与生俱来的那部分特质。
而终究这群少年会磨平棱角,潜伏爪牙,口是心非,冷漠圆滑,只不过在这些小说里,少年时代如同永不消失的夏日幻觉一样永存。
与路小路们不同的是,那些他们身边的女性永远比他们早一步成熟。在路内的小说里,早一步目标坚定迈出「戴城」这个世界的,永远是那些女孩们。因此路小路们与她们的爱情,似乎永远存在着错位,结语也似乎永远带有这种哀伤。
于小齐说:“喂,路小路,跟我一起去上海吧,咱们永远不要回这个地方了。”
“我去不了上海。”我说,“不过我会等你的。”
她不吱声。我不无悲哀地想到,十八岁真是无处可去,如果想去到更远的地方就要花很大的力气,而且很冒险。我并不怕冒险,我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我跟家里那台挂钟没什么区别,不会走路,只能在身体内部绕圈子,摆来摆去,撞出当当的声音。
她们一个个的离开,结局有好有坏,相同的是态度同样坚决。而长不大的路小路们,却只能在原地踏步,而等到他长大的那一天到来,他有力量与勇气面对现实世界之时,她们早已经安排好自己的人生了。
这让我想起《李献计历险记》里的差时症。循环在「回到过去」寻找爱自己的王倩的李献计,和差时症已经痊愈,注定会离开的王倩。后者是现实,前者,只是男人们心中那个不愿意接受现实的少年而已。
「18岁真是无处可去。」可到了路小路能四处乱跑的时候,他也没能再找到小齐,曾园,白蓝,又或是杨一、杨迟的欧阳慧和绍兴师姐,这些潇洒地撒手就走的女生们,构成了路小路们所追随的旅程。少年总是无能为力,他们永远被现实所束缚,一些在后来无足轻重的桎梏和障碍,就能让他们无奈地只剩怀念。路小路的留下来,和她们的跟我走,就成了一个永恒的哀伤的分歧。
我曾经对她说过,将来我再遇见你,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喊你的名字,因为有情有义,不能装作从来没认识你。你在河流中看到岸上的我,这种短暂的相遇,你可以认为是一种告白,我在这个世界上无处可去所以又撞见了你。她说,你一个小工人搞得这么伤感干吗。
她后来又说,你不会无处可去的,你也不会再遇到我。
—— 路内 《少年巴比伦》
在第三部《天使坠落在哪里》的最后,小路抬头看到在那一刻向他伸出手的宝珠,像是俯首要拉他上天堂的宝珠,热泪滚滚。至少他终于赶上了她,至于她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她”,也没有办法了。
END
在我这里没有任何刻意煽动你转发欲望的「trigger」,只有思考的原貌。
所有文章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d-hy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