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大秦帝国》这本书,就如同翻开了秦国549年沉甸甸的历史,扑面而来的是函谷关的滚滚黄沙,耳边响起的是河西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时马革裹尸,沙场点兵厮杀。
秦,本是周王朝的开国诸侯,由于处于西部边陲,一直被其余诸侯国视为牧马起家,国力弱小,礼仪不修的西蛮小国。
《大秦帝国》开卷从秦孝公即位伊始,暮春初夏草长莺飞,六国分秦让这位年轻国君陷入了深深的忧愁,眼看国不成国,民不聊生,他又怎能不忧愁。他不惜立下国耻碑,自断两指以血涂之,时刻勉励自己勿忘国耻。
兵者,诡道也……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危亡之际,秦孝公正是善用了“亲而离之”,挑拨离间各路诸侯国,使秦国慢慢挺过了这次的灭顶之灾。这也使得秦孝公明白,秦国贫弱,需要能扭转乾坤的磐磐之才,君臣同心才能使秦国国富民强。
商鞅原名卫殃,正是应运而出的当世之才,他在魏国丞相府蛰伏五年,不被重用。他在洞香春里舌战诸子百家,一战成名。他所期待的一代英主,正是也在渴求治国之才的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前后两次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秦国沸腾了,新法把更多的田地还之于民,粮食的产量上去了,人民富庶了。秦国沸腾了,新法让隶农平民靠自己挣得军功,国家强大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秦国变法二十年以来,由弱变强,走过了一条浸透汗水、泪水与鲜血的道路,摆脱了旧日贫困,收复河西洗刷了先祖的屈辱,从此走向了第一强国的道路。
而退居二线的国君也并不是甩手掌柜,而是在为自己的权臣铺平一切道路,从政治到外交,此后商鞅只需要专心变法,这也是变法成功原因之一。
然而,商鞅的变法最终也损害了秦国上层旧权贵的利益,使他们无功无爵无封地。在秦孝公溘然辞世后,这仇恨到达了顶峰,新君秦昭襄王即位,为了年少时的一己私恨为了让权利重回己手,也在六国与秦国旧贵族的逼迫下,他对商鞅处以车裂极刑。
有人活着虽生犹死,有人死了虽死犹生。孝公商鞅以及商鞅变法将永远被世人称颂,永远被后世子孙铭记,永远彪炳史册。
秦孝公与商鞅,生死相扶,在秦孝公离世之前更是对商鞅说了:“赢驷可扶,则扶。不可扶,君可自为秦王”之语。孝公之名,千古之名君不为过也。如果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末,那秦孝公强秦就是始,世人皆喜花开果结之繁盛,易忘根壮枝蔓之苦功。
而孝公与商鞅这样的明君强臣,纵观历史之浩瀚银河,当无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