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 是宿命,也是归途。
每一朵花都有花期,如月季,在这个夏天的伊始还在努力的争相斗艳,海棠早已退出花的舞台,等待下一场春天,桂花姗姗来迟,期待着与早秋的一场约会。
每一首歌都有使命,如《传奇》,传递着李健的爱情和回忆,见证了王菲的空灵和巅峰;如《曹操》,从林俊杰笔下和声带中流露出来的英雄情结,留听众另一种形式的解说;如《小小》,方文山细腻的酌词用句,配上容祖儿声色中的音节韵律,完美的演绎了一份美好的等待。
每一个人也都有归途,如姜尚钓鱼,前半生颠簸流离,却也满腹经纶,最终愿者上钩,老年得势。如屈原,面对秦国大军强势功城,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如郑和,作为明朝最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七下西洋,最终病逝在航海途中的异国他乡。
也许等待伴随着人生,也许归期也不是终点
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一黑一白是一天,一青一黄是一年。
等待是生命的常态,是面对未到来的无奈,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期待。有人穷其一生都在等待,等一个高山遇流水,伯牙遇子期般的友谊,等一段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爱情,等一份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的舞台。
也许是不确定的归期,给这份等待披上了一层朦胧而又神秘的色彩,以前总是将45度的仰望归于一份忧伤的等待,或许等待本不忧伤,忧伤的是这个过程中对于终点的怀疑和不确定。
命运的车轮,不会迁就踟蹰徘徊的怠慢,人们都是在不断抉择中向前
在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梯中,生活总是会给出不只一个答案,高考结束选择院校和专业,大学毕业选择工作或考研,再到后来选择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有人说,选择是给那些有实力可以做出选择的人,对于平庸的大多数,不过是在生活的大筛子中被动过滤,这种说辞大概过于片面。如若都是没得选,那么多搁浅不下的遗憾悔恨又要如何安置?
在很多时候,同期面对的选择其实都是差不多分量的,对于当下来说,是很难甄别到底怎样的选择是最优解,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人们在各种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选择,一定是在当下看来最正确的选择。即便后来悔不当初,但若是再选一次,大概也是同样的选项。
而有些时候,或许A和B对你来说真的很难一决高下,两个好像此消彼长,总是很难抉择,却也不能兼得。在《爱情公寓》里,曾小贤说过,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突然知道你希望它是什么。
所以,选不出来的就交给硬币吧,不用再找借口不作为。
时间不是答案,答案在时间里
莎士比亚说过,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这位伟人用饕餮来做时间的定语,将时间形象化为镰刀,由此可见一斑。
时间是强大的,从小就从名言警句里习得,时间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平等的24小时。
有人拿时间当工具,有人拿金钱买时间,有人觉得一分一秒过得很慢,有人认为岁月如梭,转瞬即逝......时间始终只是时间,只是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了不一样的答案。但不可否认,时间终将会给出答案,不管是不是符合预期。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不一样的阶段衍生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结果。一样的是历史的车轮,始终在滚滚向前,我们以为的刻骨铭心,念念不忘,终将会成为后来风淡云轻的谈资。
生活是为了活着,抑或活着是为了生活,不同的人不同的答案。但肯定会有那么一刻,深感生活的疲惫和不易。没有谁能纵其一生都能得偿所愿,接受不如意,学会遗忘也是一门必修课。
生活终将会是一地鸡毛,而一地鸡毛的生活,除了自己,也没有人能够让鸡毛重新编织成羽翼的形状……
总觉得能够将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安稳幸福的人都是特别聪明而且充满智慧的,而如何生活是一件需要终身学习并自省的过程。
如饮酒,半醉半醒最适宜;如情感,若即若离最自然。微醺的状态,少了一份清醒,多了一份迷离,若即若离,少了一份安心,多了一丝暧昧。
而贪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总是想要满的状态,对这个刚刚好的程度却不够满意,然后磕磕绊绊,鸡毛一点点积攒,最终铺满地面。有人选择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有人尝试编织,成为羽翼。而重新编织,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
爱玲说: 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