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六写的《心术》里,讲到做医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治病救人,用专业技能帮助病人解除疾患。
第二重,人文关怀,用悲天悯人之心,让病人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第三重,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生命的精神支柱。
最近回老家,得空跟从医的高中同学深聊。同学是心血管方面的主任医师,她很自豪地跟我说,在她所在的省级医院,她的病人,用药量最少,手术率最低,事故率最低。
我问她是怎样做到的,同学说,心血管方面的疾患,主要原因是心病。把心医好,病就去除了。她说她看病,主要是聊天,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找到病因,并进行心里疏导,或生活方式改善建议。很多疾痛不堪的患者,在跟她聊天治疗后,没有用药却疾患痊愈。
那一刻突然想起霍思邈说的从医三境界,我意识到,同学已进入医生的第三重境界:
不管不顾医院的绩效考核,不辞自己口舌的辛劳,帮助病人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心药直击病人的痛点,重燃生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大医德泽、生命曙光”吧!
那天,我们三个简单、纯真、相信美好、归来仍是少女的同舍同桌同学,聊到夜深人静,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这份纯情和初心,让我们一起坚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