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和孩子相处,并没有那么难。我常常觉得,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解人意,最宽宏大量,也最睿智的群体,哪怕他们才1岁半。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内心出现很多变化,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主导自己的生活,只是那种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愿望的超能力,还没有能够跟得上他们急匆匆的脚步。
我经常觉得,这个世界让孩子们太累了。他们从出生就一路向前奔跑,哪怕年级小小,也要背上沉重的书包,完成厚厚的功课,然后奔赴各种兴趣班现场。
有没有人心疼他们,问一问他们累不累,问一问他们愿不愿意这样?
从幼儿园那个天真灿漫的孩童,到上小学之后那个暮气沉沉的书生。他们如此单薄的肩膀,如何能在一夜之间,扛起这么多的分量?
我很怕,孩子会被压垮,我很怕,孩子哪天崩溃了,我也没有及时发现。我很怕,有一天我的孩子因为表面上的过分优秀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开我。我想我没有夸张,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只是我们都觉得那是别人家孩子,我们不会的。
只是,当我们麻木不仁的逼迫孩子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自己手中的鞭子,我们以为那不过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于是我们理直气壮。我们甚至没有充分的过过脑子,没有想过,他们也是人,也需要被尊重。他们还那么小,扛不起我们的各种期望。他们需要时间去长大,而我们却没有耐心去等。我们把孩子推向教育的流水线,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然而却没有方向。
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是需要方向感的。
方向感是一种直觉,这种直觉源于对自己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这种直觉是建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并随时准备进行调整的。换言之,就是一种绝对的清醒。
有时我们只是怕被人落在后面,于是拉着孩子的小手,冲进茫茫人海。但其实我们一无所有,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没有作为父母应有的修养,没有实战经验。街头巷尾的道听途说,育儿论坛的精华帖子,这些远远不够。真正执行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没有现成的饲养说明书,最适合孩子的方式,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花时间花气力,诚心诚意。
当你够真诚的时候,也许某一天,会悟出真谛。
就比如我现在想说的,其实,我们应该做那个不费力又讨人喜欢的妈妈。在提出这个理念之前,我已经被各种教育失误炮轰得外酥里嫩,几近无计可施。
也许是走到山穷水尽了吧,于是我换了一种思路,心里多少是有委屈的。
我是那种特别认真的妈妈,生怕自己愚昧无知,耽误了孩子。别误解,我不是说我没文化,因此要让孩子成为大知识分子来找补。而是,相比起来,知识都是表浅的功夫。我怕自己因为缺乏看问题的智慧,而把孩子带到沟里去,坑了人家。
据说,当父母,格局要大,眼光要放得长远,方能从长计议。但估计这都是些身居高层的父母才能具备的智慧,因为他们有着现成的管理人的经验。而我,只是一个深居简出的全职妈妈。
现在的教育环境如此变幻莫测,让我更加坚信,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要自己去摸索,要有自己的领悟。育儿帖子教给你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去整合,有选择性的去使用这些信息,却是一门学问。照搬照抄,你会付出懒惰的代价。
我用的是陪伴的第二种境界:陪你一起读书,伴读。作为陪伴,作为榜样。
在伴读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学习是很辛苦的。但若你有圣贤那般求知若渴的欲望,有那种“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紧迫感。学习于你而言,就是一种干劲。有了干劲,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写作业也不会发呆戳橡皮了。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有几个月了吧。我让孩子尝试晨读,读国学,读英语绘本阅读,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算,不强迫。但每周都有周任务,完成了有奖励。他读的时候,我听着,有时候自己也拿着一本书陪他一起读。虽然他不喜欢读三字经,时不时会因为磨蹭而错过晨读机会,但近日,他突然提高了觉悟,觉得早晨没有完成的任务,放学回家也可以补上,否则就没有任务完成奖励了!我大喜过望:看,这一点点的意识形态上的进步,对于一个7岁的孩子而言,是多么弥足珍贵啊!
书是读给自己的,哪怕读书和奖励挂钩。那些被父母逼着完成的,心不甘情不愿的,表面上的100分,不如孩子真心实意,自觉完成的70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虽然一开始缺乏兴趣,但与好的事物朝夕相处,慢慢的坚持下去,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形成好的习惯。有了好习惯,很多事情就顺理成章。原本累的,也就不那么辛苦了。
不过,我之所以有觉悟,不再逼孩子。是因为之前我并非如此豁达,那时候我既认真又苛刻。我常常忘记我面前的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常常以要求大人的高度去逼迫他。后来他真的逆反了,越来越难管。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妈妈坏。我也不止一次在本子上看到他写的:妈妈又对我不好了,或者,我讨厌妈妈。
那时候我真的很失望,于是有时我和他闹别扭的时候,我就吼回去:我也不喜欢你!
我真这么做了,哪怕我知道这么做会伤他的心。因为我也挺伤心的,我那么努力,却换来这种被人讨厌的下场。
比体力累的,是心累。心累了,人就没有动力了。不充电保持动力,事情就进展不顺利了。
而我清醒的知道,一直都知道,导致事情卡壳的,往往是家长。
如果孩子不接受,说明这种方法不适合孩子。也许是内容不适合,也许是方式不对。
我决定要搞清楚问题所在。我很庆幸现在自己是个喜欢反省和有强大执行力的行动派。
有一种说法,说是,孩子3岁之前,要用100%的管教强度,培养好习惯。幼儿园阶段用50%。而到了小学,用30%就可以了。
按照这个比例,现在孩子一年级了,我对他的管控似乎还是70-80%的强度啊。是不是我把他抓得太牢了,而且方式还不对,所以我累他也不轻松,于是大家都不开心?
也许相比沉重的课业负担,爸爸妈妈的唠叨和咆哮,更令人疲惫吧!
比起那些顽劣幼稚缺心眼儿的同学们,不能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的爸爸妈妈,更可恶吧!
于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之前的方式,都错了?
当孩子学会逢场作戏,迎合你的喜好,因为不想得罪你。
当孩子胆小如鼠,连拿口吃的都偷偷的,因为你不许他吃那么多。
当孩子因为压抑动不动就哭,你却厌恶的说,就知道哭,哭能解决问题么?
当孩子被你的振振有词怼得喘不过气,却无力还嘴的时候。你看到他哀伤的眼神了么?
我都做了什么啊!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我后悔不已。我的一意孤行,把我变成了只会欺负小孩子的恶魔。
于是我收起自以为是的“老师”嘴脸,虚心的做起了孩子的书童。
好妈妈不一定是好老师,因为好妈妈未必有足够靠谱的经验,也就是不够格。
但一个负责任的妈妈,一定是及时反省的,虚心受教的,诚心改过的妈妈。
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孩子的战友,战友=朋友+榜样。
放下家长的架子,重新出发。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认真研读他的心理轨迹。
把更多机会留给他,帮助他变得强大。
希望,他能重新喜欢上我这个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