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这样一些孩子,无论是做题,还是背课文,他们都要比同龄人慢半拍。上课听讲,别的孩子一两遍就听懂了,他听七八遍都还是懵的;回家写作业,别的孩子半个钟头可以完成,他却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搞定,而且错误率极高。
他们很努力、很上进,但成绩就是提不上去。
他们很勤奋、很认真,但总是被父母和老师否定。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是同龄人的几倍,补课的频次和费用也比别人多很多,但无论如何就是不开窍,劳而无功。他们,被我们大多数人认定为“笨孩子”。
作为父母,面对这类孩子,时常犯头疼,甚至会大发雷霆,拳脚相向,恨不得回炉再造。
学习成绩差,难道真的就是“笨孩子”吗?难道将来就没有出息了吗?
实际上,学习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孩子成绩差也未必将来没有出息。
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坦丁博士对733位百万富翁进行调查,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30项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素,而“在上学时学习成绩最好”一项居然排在最后。
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笨孩子”,别人家孩子一岁就开始会说话了,可爱因斯坦到三岁是才会“咿咿呀呀”简单的语句。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因此,当你看着自己的孩子迟钝、木讷的样子生气时,当你看着他愚笨的样子就替他着急,想到这些就忍不住叹息时,可能你正在叹息的将会是晚成的天才!
而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孩子呢?
多一份耐心与关怀,静待花开
从严格意义上讲,那些“笨孩子”只不过是“慢孩子”,还没有开窍而已。
开窍就是人们对一个事物有一个恍然大悟的感觉。“哦,我明白了。”这时才是真正的明白。现在很多孩子其实都没有体会过这个感觉,都是被动地被灌输了大量已知的内容,并变成一种习惯。如同人工养殖的鸭子,不用自己找食物,被人拎起脖子,用管子塞到嘴里。打开开关,灌5秒,结束。
开启智力的窍,需要孩子自己较长时间的参与、琢磨与思索,如同徘徊在门前,突然想到一个方法,结果真的就打开门了。而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只要多一份耐心,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去帮孩子寻找合适的方法,就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学霸都是来报恩的,学渣都是来报仇的。现实社会中的“应试教育”已经让家长们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成绩”上,“学霸”“学渣”成了新时期评价孩子好坏的词语,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评判太过片面。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大人们经常把自身的焦虑感传递到孩子身上。成人世界里以“财富”的多少评价能力的高低,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变成了以“成绩”的高低论证孩子的优劣。
殊不知,作为成长期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诸多的不稳定性与可塑性。因为成绩的问题就被带上”学渣”、“来报仇的”这样一些字眼,对他们的心理伤害可能会影响人生的发展。
很多家中会数落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成绩这么差,不爱学习,然后你会发现原来正常的孩子在你的否定中正在变成你口中的那个“笨小孩”,越来越笨。
父母总是焦虑孩子的成长,无意识当中就会说出一些批评孩子的话,尤其对于那些“笨孩子”,他们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否定比一般孩子多。尤其是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中,孩子都某种不好的行为,就会立即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固化孩子的小毛病和小缺陷,渐渐地孩子也认可了这种消极的暗示,不断地在行为和性格上向这个方向靠拢。
多去夸奖和褒奖孩子,你会发现,孩子正在你的夸奖中变成你心中那个聪明、自信、乐观的孩子。
孩子“聪明”与“笨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家长和老师怎样看待孩子。是为他们鼓气?还是给他们泄气?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潜能,而潜能的发挥与大人对他的肯定是分不开的。
多去给孩子一些表扬与夸奖吧!尤其是我们眼中的“笨孩子”们,只要给他们一些认可,给他们一些赞美,孩子进步的速度会超乎你的想象!
那如何夸奖孩子呢?怎么夸才是正确的夸呢?下一期,玩转数学白老师和您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