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小青琴~今天是我参加“每天一篇文章”的第23天。记录身边故事,唤醒书的记忆。
前几天,手机第n次摔到地上,捡起来的时候看了一眼,跟平常一样没啥问题,捡起来就放兜里了。等到了晚上,感觉手机壳有点变形,拆下手机壳才发现玻璃后盖碎得极其有艺术感,裂痕斑驳,左下角还缺了一块,可以看到手机内部的螺丝。我的妈呀,怎么受了这么严重的内伤……我一摸,手指传来刺痛感,好割手。
我翻到正面,打量陪了我一年半的手机,当初买回来的时候闪闪发亮,现在已经被我磨损地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我怎么就这么不爱惜呢?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可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它,用手机壳保护着,用钢化膜保护着,偶尔磕一下,心疼老半天,就怕破坏了这份感觉。可是渐渐地,手机壳也不用了,钢化膜也很敷衍了,摔两下没啥感觉,磕碰两下更是家常便饭。
人是不是都喜新厌旧呢?新买的东西总是看着特别顺眼,分外珍惜,用久了就觉得可有可无,开始随意对待。回想下午拿到新手机时的欣喜以及那份精心的呵护,再对比就躺在新手机旁边暗淡的旧手机,喜新厌旧得太明显了。用《次第花开》里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分别心太重了。
对于新的和旧的,对于完整的和残缺的,对于严重的和轻微的,我都天然地加入了自己的分别心。我会觉得,新手机就是需要小心翼翼,旧手机粗枝大叶一点不打紧。这些分别心,让我的情绪随着外物的刺激而起伏。
而我……也是在刚刚进行今天的回忆和反思时才发现,我的分别心原来离我那么近,我竟没有发现。
樊老师说,一切的痛苦来自于分别心。一旦有了分别心,人就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樊老师还说过,那些我们对于事物反应过于激烈或者过于轻微的情绪都会反过来伤害我们自己。想想,道理都是相通的。
写到这,那份对待新手机过于紧张小心的神经松弛了不少,正常反应就好,万事的无常是我所不能控制的。
可以说自己也是很“佛系”了,不过这种“佛系”不是无所谓,而是分寸恰当的回应。不被外物刺激带着情绪跑,不带有过多的分别心,会让我们与生活相处地更融洽。
今天推荐听两本书:《次第花开》、《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