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 7 月份第 4 个星期,广州的天气一直阴晴不定,特别适合窝在宿舍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一个无业伪艺青年,我是挺喜欢这么干的。说回正题吧,本周选定的 App 分类是音乐类, App Store 里这个分类下的 App 类型也有好几种,一周时间里断断续续也把玩了一些,但本文就选取其中最普遍的类型——播放器类 App 来扯一扯。
播放器类 App 作为我个人每天都会使用的一类 App ,本周选取了 App Store 里排行靠前的 8 款 App 作为把玩对象,分别是:百度音乐、多米音乐 Pro 、虾米音乐、酷狗音乐、天天动听、 QQ 音乐、酷我音乐和网易云音乐,接下来我想分几个部分来说说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这些播放器 App 。
界面及功能
第一印象
App 的第一眼印象就由 App 的主界面决定,印象进而又会影响用户在往后使用中的一系列感受,所以先说说我对这几个 App 主界面的看法吧。
第一眼看上去,在 App 内置入了壁纸的有酷我、天天动听以及酷狗,前两者甚至默认壁纸还十分相似都是云朵天空,其余的则都采用了纯色背景。从个人的喜好上来说, 8 个 App 中我比较喜欢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而虾米的布局更松散些,观感上还要好于网易,当然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审美标准。
内容上说,各家 App 的主界面基本上都是推送的推荐内容,即各种类型的歌单,除了酷狗(放了各种功能按钮),百度(主界面上显眼位置放的是自己家的电台按钮,下拉才是其他推荐内容)。这些或多或少地都会反映产品在战略上的倾向,像《用户体验要素》里提到的,最上层的表现层等都需要依赖于底层的战略之上。但其实我并未读出百度播放器的电台与其他的相比有多少不同或者说优秀的地方。
播放界面
各家的播放界面都是十分雷同,都是将播放按钮集中在手指比较容易触碰的屏幕下端,功能按钮也不外就是播放暂停、切换曲目、播放模式、进度调节,不同的是各家的播放列表调用有些许区别,有些是采取的左滑页面,有些是做成按钮,触发都比较方便。各家对于播放背景的呈现也不尽相同,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歌手的写真配上歌词,一种是采用专辑封面,哪个好看也是用户个人喜好问题。
有两点比较特别的要说,一是多米音乐的播放键做得很有“特色”,可是我觉得并不好看而且反馈动画些许夸张;二是网易云音乐在播放界面上与其他各家有比较大的区别,表现在将播放暂停按钮集成在进度调节上和左右滑切换歌曲代替按键这两点上,使用上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学习成本,可能第一次有些许糊涂,但基本上不会造成障碍。
接下来是一些细节来讲讲。
均衡器及音效
作为一个对于音效有一定要求的用户,或者是偏好某种风格音乐的用户,就会对音效效果有要求,因此, App 提供均衡器及音效调整的功能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这 8 个 App 中,只有酷我音乐是我没法找到它的均衡器在哪里的,其余都可以找到。主要有两种入口,一种是放置在设置选项里,如:天天动听、酷狗音乐、多米音乐,还有一种方式是集成在主播放界面中,通过按钮来触发,如:网易云音乐、 QQ 音乐、虾米音乐及百度音乐。两种方式中我认为后者的做法比较合适,因为需要调整音效的需求通常是在播放时产生的,所以将之集成在播放界面下方便调用,放在设置里符合通常的使用逻辑但是步骤就多了。另外各家对于自己的均衡器都有自己各种的定义,但这方面我并没有研究过,就不详谈,不过值得一说的是网易跟天天动听是提供了根据曲目智能识别调节的功能,方便一般用户。
最小化播放界面
为了让用户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浏览内容,所以所有的 App 都提供了将播放界面最小化的功能,大体都是采取最小化成播放条置于页面最下方的办法,然后在播放条上放控制播放按钮,这里处理得比较好的我觉得是 QQ 音乐,它将切换歌曲的操作从单击下一曲按钮变为了滑动操作,实现了可以双向切换的同时减少了按钮数量,保持了页面的美感。也有另辟蹊径的做法,像多米、百度和网易云就是通过按钮来调用播放界面的,操作上就多了一个步骤,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的做法,我贴出来我当时写的使用感受。
最后还让我发现一点不好用的地方,在播放界面最小化之后,主界面左下有一个播放球来表示播放状态,然而,当歌曲处于暂停状态时,无法直接切进播放界面,点按播放球必然会先启动音乐播放,需要再次点击才能进入播放界面,这点其实并不是很好我觉得。
我的逻辑是进入播放界面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操纵,比如调用播放列表,所以这样的设计在某些情况下感受会比较怪。
内容向
内容分类
内容在播放器 App 里主要是通过分类歌单的形式来呈现, App 将各种类型的音乐收入歌单中,然后再通过信息分类的方式呈现给用户,用户的需求是通过分类的入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对于这个需求的实现来说信息的分类是尤为重要的。
主流的分类方法是将歌单按照语种、风格、场景、情感、主题等进行一级分类,然后再细化二级分类,基本上都是这个结构,用户查找起来比较方便,但也有比较耿直的 App ,直接几个小分类放那里,爱用不用,不点名了……
推荐算法
曲目推荐功能这一块个人使用较多的是网易云音乐的推荐功能及私人电台,也是倾心于此的原因,感受太过主观,不展开了,关于其推荐算法就放个链接科普一下吧。
曲库
检验一个播放器 App 是否真的好用还有一种重要标准,就是它的曲库是否齐全,能不能找到各种比较老或者小众的音乐,这不仅涉及到 App 内容运营团队的资料收集管理能力,也跟音乐的版权息息相关。
这里就说几段题外话吧,之前发生的微信在朋友圈禁止了网易云音乐及虾米等音乐网站的分享功能的那场风波,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像我这种重度音乐分享爱好者可以说深受影响,这也牵扯出各大播放器 App 背后的版权问题,不仅网易云音乐, QQ 音乐本身的版权问题也一直被诟病,这其中的行情我没做过多的了解,不好妄下什么评判,我的态度很简单,经济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我确实会使用盗版,但起码得知道这是不正确的,不要用得理直气壮,在经济情况允许之后,是要还债的。当然我这些只是针对个人来说的,对于一个商业集团来说,没什么好理直气壮的。相信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意识的逐渐觉醒,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尊重版权,作为文化产品提供者则更应如是。
音乐社区
前面的部分我把我觉得能说的都说了,因为播放器 App 功能上都极其相似,所以往往是些小细节决定了用户心之所属。接下来我想说说玩了这一周的音乐类 App 之后我的一些感受。
新趋势
当前的音乐类 App ,不仅仅是播放器,还有一些其他的,都在往音乐社区的方向去发展,延伸类似的功能,进行所谓的社区化经营,在这方便走在比较前端的是网易跟虾米。
虾米素来就是以音乐社区的形式出现,当初第一次登录虾米网站,就是冲着这种抱团取暖找到组织的感觉去的,它也并没有让我失望,虾米网还特别支持独立音乐人,对于音乐社区的经营也起步得很早。而网易作为后期之秀,也在努力营造这种氛围,无论是在播放器 App 里集成了 SNS 的功能,还是在打造讨论气氛良好的歌曲评论区,这都是努力经营的结果。
我觉得这是一种趋势,所谓的“共享”,通过引导用户自己加入 App 本身的内容构建,从而达到优化内容目的的同时,又能减轻内容编辑团队本身的压力,而且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满足感,还增强了互动性及用户粘性,这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像音乐类 App 里的后期之秀, echo 和荔枝 FM ,都是顺应着这种趋势的产物,用户在这其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内容的享用者,也是内容的提供者。不能说这种趋势一定会走向成功,我只想说这代表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