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如何择书而读?

前言:看医书亦要择书,不可见书就读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自古以来,医者仁心,非轻易可托。古人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此言非虚,意为行医者,家学师承起码上溯三代都是行医者,始可求医问诊而服其药,此强调中医之难和择医服药之慎。读书亦然,医海浩瀚,典籍繁多,择书而读,方为正道。唐以前之医书,历经千锤百炼,多为经典之作,读之可启人心智,明医理之要义。而唐后之医著,虽不乏佳作,然亦需精挑细选,去伪存真。如清代名医王燕昌,七世祖传行医,其书所载,皆经验之谈,读之如饮甘露,沁人心脾。然世风日下,明清以来,文字医渐多未得师承,仅凭一知半解,便敢著书立说,此等医书,多空谈误人,读者当慎辨之。吾辈治学,当以经典为基,名医专著为辅,反复研读,方能融会贯通,有所得焉。吾于治医之道,首尊医圣张仲景,其《伤寒杂病论》为中医临床之圭臬,读之如入宝山,满载而归。次尊仙医傅青主,其医术医德并重,所著医书,字字珠玑,读之令人叹为观止。此二者,皆为医道之正宗,读通悟透,足以行天下而无惧。今人治医,当以此为鉴,勿以浅尝辄止为满足,勿以抄袭拼凑为能事。当以严谨治学之态度,深入钻研中医经典,继承发扬先贤之智慧,方能不负古人之期望,造福苍生。总之,择医慎行,读书辨章,乃中医传承之要义。吾辈当以此为戒,勤勉不辍,以期在中医之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伤寒大数课程

医不难于用药 而难于诊断辨经 本课程摒弃单一的传统四诊模式 强调五诊合参望、闻、问、切、算 解决辩证这一千古难题 医易同源,病命一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