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
Elton:
《数学之美》(Ⅵ)
吴军
数学之美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美。
直觉思维的误区
有二十年以上打字经历的人可能都知道,原来在电脑上打字是一个技术活儿。
在过去,比较流行的输入法有五笔输入法、双拼输入法、全拼输入法等等,可是到了今天,使用双拼和五笔输入法的人越来越少,而使用全拼的人越来越多。
这还是要从人们的固有经验说起,人们一开始总以为,最好的汉字输入法就是最简单的输入法,平均打一个字敲击的键盘次数越少,这个输入法就越好,但历史又一次证明,这种经验上的直觉并不可靠。比如拼音输入法中的双拼和全拼,在双拼输入法中,每个声母和韵母都只用一个键表示,而全拼输入法则要求打出整个拼音。
比如“ao”这个韵母,在双拼中只需要按“k”这个键,而全拼则需要按“a”和“o”两个键,所以双拼敲击键盘的次数会天然地比全拼短,看起来更高效一些。双拼法看似减少了敲击键盘的次数,但输入一点也不快,因为汉语的声母韵母加起来一共有50多个,但是键盘上只有26个字母键,所以很多韵母就需要共享一个字母键,这就会导致打字的人要从更多的候选汉字里找到自己想打的字;而且双拼的方法不自然,比全拼多出来一道拆分声母和韵母的过程,你需要背下来哪个韵母是哪个按键;最后,很多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和卷平舌音,结果就导致翻了好几页都找不到自己想打的字,其实原因是一开始就打错了声母或者韵母。
这一系列问题都证明,追求更简单高效的双拼输入法,实际效率并不高,五笔输入法也是类似的情况。
上世纪90年代时,中国出现的输入法种类一度多达上千种,但这些输入法大多和双拼一样,都把发力点放在了减少敲击次数上,都强调自己是最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