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听朴树的歌,是在大学的时候。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走进朴树音乐世界的情景。当时,我一个人盘腿坐在学校美术大楼的楼顶上,眼神迷离地盯着前面不可用眼神翻越的高山。好友走过来,轻轻地往我耳朵里塞进一个耳塞,耳塞里是朴树的《那些花儿》:
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的每个角落
静静地为我开着
·············
歌曲只唱了开头,我的眼眶已经泛满泪光,觉得从未有这样一首歌能具有如此大的抚慰力量,既慰藉了迷茫的心灵,又往自己的灵魂注满力量,让你有勇气面对“人海茫茫”的未来。
之后毕业、工作,每当不开心时,总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躲进朴树的音乐里,或在某个角落蜷缩,或某个胡同里拾遗岁月,或某片沙滩眺望大海········。我想,大家之所以如此喜欢朴树,大概是因为他有勇气活出了我们想活而不敢活的样子吧,我们喜欢他,就像喜欢着那个我们想象中的自己。
朴树,父母都是教授,自己也有着不错的学业,这样的家庭背景,这样的学历,该是顺遂人生的范本。但为了挚爱的音乐,毅然退学,全身心地将自己投入到一个未知的音乐世界上。对梦想的追求,决绝又幸福,,一如他放弃学业签约唱片公司录制的首支单曲《火车开往的冬天》里唱的那样:
我的路已经在万水千山,
明天是个没有爱情的小镇,
我会默默地捡起我的冬天
疲惫的火车
素不相识的人群
哪里是我曾放牧的田野
我知道远方有一盏灯火
在为我祈祷
·········
朴树是极具天赋的音乐才子,出道没多久,就红遍了大江南北,就在红极一时的他,突然消失了。这种突然,特别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在遇到“危险”时本能的逃跑,特别让人怜惜,又让人容易理解。只不过是他的“危险”源自于社会规则对他自由心性的束缚,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就像他自己说的:不喜欢问题重复的采访,不喜欢商业宣传活动,不喜欢被夸大,不喜欢咄咄逼人。只想一心一意地做音乐。
朴树就是这样一个经得住诱惑,也耐得住寂寞的少年,所以他花了14年才出一张新专辑。对自己的苛刻和高标准,导致他经常非常痛苦,他在节目上说:如果我14年前知道我花了那么长时间,承受那么多痛苦,才能出一张唱片的话,我可能会没有勇气。在新专辑发布那个时间段,他发了一条长微博:回家的路上有些愤怒,沉默着,让自己尽量不再去想那些丢失掉的。对自己说,一切都结束了,接受它。虽然历经14年才做出一个专辑,但这似乎还没达到他的要求。不过他还是选择接受它,因为他明白了“像他这样的人,不太可能拥有轻易的生活”。
一如他在《清白之年》写的:
大风吹来了
我们随风飘荡
在风尘中熄灭的清澈目光
我想回头望
把故事从头讲
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
可如此“自由如我”的朴树,也并不是如此地“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有向这个社会规则“妥协”的一面。把他送上热搜,是他说自己是因为“缺钱”才参与综艺节目《跨界唱王》。大家都觉得朴树变了,变得世俗,转念一想又觉得他没变,还是那么真实、耿直。不惑之年的他多了责任与担当。当时他的吉他手得了癌症,急需用钱,而他要制作歌曲,也需要用钱。他必须要对自己的团队负责,要让大家活下去。他可以做到开一场演唱会,收回来的钱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团队;也会在好友生病时,拿出全部积蓄,并在好友去世后,承诺照顾好他妈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朴树,无论是生活艰难还是活色生香,依然不忘本性,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出走归来的朴树,依然让我们觉得很酷,偶然一次在《年代秀》上看到朴树的露齿笑,觉得特别温暖,一个带刺的忧郁少年,变成一个洗尽铅华的温暖大哥。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纵然偶有妥协,转身又是另一番更深刻的升华,因为这就是人生的“平凡之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https://www.jianshu.com/p/1be79866ee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