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二·一九】
痘神之说,不见经传。苏州名医薛生白曰:“西汉以前,无童子出痘之说。自马伏波征交趾,军人带此病归,号曰‘虏疮’,不名痘也。”语见《医统》。余考史书,凡载人形体者,妍媸各备,无载人面麻者。惟《文苑英华》载:“颍川陈黯,年十三,袖诗见清源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痘痂新落,牧戏曰:‘汝藻才而花面,何不咏之?’陈应声曰:‘玳瑁应难比,斑犀点更嘉。天怜末端正,满面与妆花。’”似此为痘痂见歌咏之始。
痘神,音dòu shén。民间普遍信仰的神明,俗传为主司麻豆之神,又为护佑儿童的司命之神。痘也叫天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古时,曾经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过不少的威胁,人们对它敬惧如神。痘神庙各地均有所建。
薛生白,即薛雪(1681—1770),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桂(叶天士)同时而齐名。早年游于名儒叶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乾隆初年,两征博学鸿词,均不就。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
马伏波,即马援(前14-49),字文渊。汉扶风郡茂陵县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交趾,音jiāo zhǐ。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先秦时期为百越支下骆越的分部,初期范围为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一带。秦朝以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汉朝之后其地域范围历经演变,东汉时将交趾更名为“交州”(南交),交州最大范围及其文化遗迹包括今广东省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汉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时,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交趾”一名在南越国时代之前已有之,名称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雕题是纹脸,交趾注曰“足相向”,就是盘腿。《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的解释为:《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
马援征交趾。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建武十六年(40)二月,交趾地区爆发了征侧、征贰姐妹领导的“二征起义”。起义军得到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击败汉朝驻军,取得六十五座城池。东汉朝廷派马援率领大军镇压了这次起义。
《医统》,即《古今医统大全》。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明·徐春甫著。成书于1556年。
《文苑英华》,大型诗文总集。宋太宗时李昉、宋白、徐铉等编。1000卷。选材时限与《文选》相衔接,上自南朝梁代,下至五代。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 2万篇,唐人作品占十分之九。分赋﹑诗等38类,各类中又分为若干门目,比《文选》分目更繁琐。此书选录有滥、缺之病,但所辑文献相当丰富。《文苑英华》于南宋孝宗时周必大、胡柯、彭叔夏校订后刊行,今存者即此校定本。宋宁宗﹑明世宗时曾重刻。1966年,中华书局用宋刊残本140卷、明刊本860卷影印,校正了原书的一些错误。同时,还收入彭叔夏的《文苑英华辨证》10卷和劳格的《文苑英华辨证拾遗》。
颍川,音yǐng chuān。古代郡名,秦王嬴政十七年(前230)置。以颍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辖境包括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最大时管辖至驻马店地区。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
陈黯(生卒年不详),字希儒,号昌晦,又自号场老。泉州南安人。唐朝文学家。生卒年不详,约唐懿宗咸通初前后在世。父早逝,事母甚孝。10岁能诗,13岁拜见清源县令时,县令嘲笑其脸有痘瘢,立即赋诗自辩:“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不加,汉语词语,意思为不能超过,不能支撑,不予。此处与袁枚记载略有不同)。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由此名闻乡里。40岁后屡次赴京应试均名落孙山。老年潦倒,隐居金榜山麓。一生诗文甚多,但多散失。今见于《全唐文》有《华心》等10篇文章。
清源,古县名,辖境位于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西北。今莆田市仙游县。唐圣历二年(699),析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历属武荣州、泉州。天宝元年(742),改名仙游县,历属闽泉州、南唐清源军;宋代,历属清源军、平海军、兴化军和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两代属兴化府;民国时期,历属福建南路、厦门道、兴泉省和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历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晋江专区、晋江地区、闽侯专区、闽侯地区。1970年后,隶属莆田地区;1983年9月,隶属莆田市。
河阳花,典故,河阳一县花,《白孔六帖》:“潘岳为河阳令,树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晋代潘岳 (字安仁) 任河阳县令时,满县种桃李花,人称“河阳一县花”。后用此典称颂地方官治理有方,当地风物美好;或指某地的花。
斑犀,音bān xī。雌犀牛角,因其角斑白分明,故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犀》(集解)引苏恭曰:“牸是雌犀,文理腻细,斑白分明,俗谓之斑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