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这么私人的事情,怎么可以随便给人家看?
最近在朋友圈总是碰壁。看到好朋友新发的朋友圈,点赞评论后顺手点开她的资料页,看到个人相册栏满满的图片就想复习下以前的内容。点开朋友圈却发现只有刚发的那条,再点加载更多,就出现下面的画面。
刚开始这种碰壁的感觉不好受,还有点恼人。明明个人相册那么满,点进去却啥都没有,你可以设置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可作为你朋友的我却只能看前3天的内容,那你到底有没有把我当朋友,你不如把我删了吧。
后来碰得多了,便来了兴趣。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存在即合理,既然这个功能了出来并且存在了如此之久,那么一定是背后有庞大的用户群在支撑。
在自己体验过这个功能之后,我便再也不舍得关掉它。
作为一个跳脱的、喜新厌旧的双子座,就连看过去的自己都会是一种近乎嫌弃的状态,一想到别人要看到这么傻的自己,内心就是一万个拒绝。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有删空间说说和朋友圈的习惯。每次删的时候呢总也有些不舍得,毕竟也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录,但挂在那里总是看着又不舒服。这个朋友圈三天可见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依然能看到以前的自己,就像小时候那本上了密码锁的傻的可爱的日记本,是属于我自己的独家记忆。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删光之后总会有人来问是不是把他屏蔽了,那么设置了这个功能之后,那13个字就是对那些看到我一片空白的朋友圈心生疑惑的朋友最好的解答。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说:“跑步这么私人的事情,怎么可以随便跑给人家看。”对阿武来说,跑步是很私人的事情,那么对有些人来说,自己的朋友圈其实也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吧。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在何时何地发朋友圈,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朋友圈公开或者半公开,我们实在无需上纲上线,如果是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
我并不会常常逛不熟悉的人的朋友圈,一次晚上在跟闺蜜吃烧烤的过程中瞥见他男朋友的朋友圈也设置了三天可见,于是也去问了问他。他说朋友圈呢,跟做人不一样,做人就是做好自己最重要,但朋友圈这东西,它就在那里,所以你想给别人看到一个怎么样的自己,别人就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你。朋友圈其实是个很片面的东西,他还是希望身边的朋友能在相处过程中去了解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和身边的朋友互加微信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翻遍对方的朋友圈,就想更多的了解了解这个人,往往都能收获颇丰。也许在你们不熟的时候,他在你面前还表现得很拘谨,而你看到他朋友圈里发的荤段子,了解了他的本性,下回再见面你就开始跟他开起了玩笑,关系好似进展飞快。好像看过了他的朋友圈,就拉近了你们的关系,其实并不然。
朋友之间,是需要细水长流的。不如给彼此留点神秘感,让互相了解、感情升温的过程通过日常相处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朋友圈里寥寥几句话和几张图片。
我有一个思想非常独立,特别有个性的朋友,当我问她这个问题时,她一句话便堵得我哑口无言。作为我微信上的老朋友,那么你已经看过了我之前发过的朋友圈。作为刚加上我微信的新朋友,我们还不熟,那么我又凭什么给你我看之前所有的朋友圈呢?
嗯,醍醐灌顶。
《奇葩说》有一期里肖骁说的话令我特别的印象深刻。他说,怎么区分朋友圈里的真假朋友呢,就是放一张P得你亲妈都不认识的照片发朋友圈,那些给你点赞夸你美得不得了的不是真朋友,那些看到后私聊你说后面的墙P都歪了赶紧删掉的才是真朋友。真的朋友不是关心你今天发的自拍里长成什么样,而是关心你身后的那堵墙有没有被P歪。
这段话真的概括得特别好,它告诉我们一段珍贵的不在于那些虚无缥缈的朋友圈,不在于那些并非发自肺腑的赞美。点进你朋友圈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走近你生活的人却很少,朋友圈向你敞开的人却不一定会愿意为你敞开他的心。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不用看你的朋友圈,也许只是看到你换了的头像和改了的个性签名就能准确的体会到你的心情。在你难过时给你依靠,开心时和你分享喜悦。
朋友圈,永远都不会成为我们界定友谊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