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项堪称与众不同的,或者说独一无二的的技能。
我喜欢喝粥,尤其是杂粮粥,所以有时候也喜欢在家熬点粥,放点大米、小米、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薏仁米、糙米、高粱米、玉米片,来点葡萄干、枸杞干、大枣,再加点桂圆干、核桃仁。
看看库存还有什么?来点藕粉,这样熬出来的粥比较粘稠,来点黑芝麻粉,这样熬出来的粥比较香甜。
中医说“五色豆养五脏”,好像还差白色,来点白扁豆,材料差不多了吧!
开煮。
好像水少了点,加水!
好像水还少点,再加点!
好像不能再加水了,锅里差不多满了,要溢出来了。
应该小火吧!
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就像阿香婆一样,熬啊熬啊!
好像有点稠了!不过稠了好喝!
终于熬得了,今天太晚了,明早再喝吧!
清晨,我第一时间去看我的粥,咦,这是什么?勺子凝固在粥里,我一提勺子,连同粥锅离地三尺,啊!我恍然大悟,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曾经划粥而食,一锅粥划为四块,分而食之。
以前我还好奇,液体的粥如何划分,今天我终于明白,看来,我有了向先贤学习的好机会了。
不过思之良久,鉴于本人身体状况,我还是在精神上学习一下圣贤就好了。
既然熬粥不成,那就改做点别的吧!作为一个山东人,应该面食最拿手,要做就做复杂的,包子。
说干就干。
绞点肉馅,切点白菜,加点韭黄,剁点芹菜,效仿湾仔码头水饺的做法,添几颗荸荠,再加点木耳、香菇,然后搅拌,怎么不香呢,倒点香油,好像还是没有味,再加些五香粉,应该有酱油吧,那是生抽好?还是老抽好?不管,都倒一点,再加些面酱,应该味道要浓郁些。
要不要加鸡精?鸡精好像过期了。
要不要加蚝油?蚝油也过期了。
应该尝一下馅的咸淡,不过肉是生的,算了,还是不要尝了。
用面包机发好了面,擀皮,包馅,上锅蒸。
终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怎么我的白白胖胖的包子,好像吸毒一样,又小又皱,可怜巴巴的躲在蒸锅里,等待救援。
不要问我味道。
不过偶尔也有发挥失常的时候。
油炸大虾,去掉虾壳大部分,只留下尾部虾壳,抽掉虾线,裹上面包屑,油锅里炸了,吃时蘸着番茄酱。
儿子极为赞扬这道菜。
原来,少即是多啊!
看来,我在通往大厨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