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去和自己对话,也没有思考过自己当下的状态是否和曾经的理想平等交易。好多曾经下定决心养成的好习惯也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扼杀,还好初心不曾改变,还好一直相信美好,还好一直坚信要做一个美好的人。涉世未深的时候,朋友们聚在一起都会聊到一个话题,叫“社会”。这个社会会让我们成长的很快,那些曾经以为的美好只是我们当时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望,生活或许会磨平很多为了生活而生活的人们的棱角,但我们依旧始终要保持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有棱有角的活着,我们应该让世界因为个体的存在而变得美好,而不是慢慢被这个世界同化异化。高中的时候,内心向往更大的世界,故无数次寒窗深夜伏案执笔而自嘲自勉,终于觉得自己身处一个还算是满意的所谓更大的世界里,又开始思考不能偏安一隅,只着眼于眼前的世界,于是开始各种新的尝试,我挑战了曾经自己最害怕的运动项目,我开始重拾起了曾经引以为傲的特长,我开始慢慢懂得静默蕴藏伟大,那时的我,整个人仿佛充满了干劲和力量。
哈珀.李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写到“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阿提克斯的良心是他的信念: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书中原告尤厄尔对阿提克斯吐了口水,而阿提克斯只是拿出手帕擦掉,并没有产生暴力冲突,优雅地展示了自己的尊严。阿提克斯教给斯库特如何应对观念不同的人:不管别人对你造成多大伤害,你要做的只是不因此而生气。对待出言不逊的同学,他教育斯库特:“不要打架,明天你经过他们的时候,抬起头,迎着他们走过去,做个绅士。”
小时候听过爷孙骑驴的寓言,不管二人以怎样的方式骑驴,都会受到路人指责,最后闹到抬着驴走的荒诞地步。长大之后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听从“路人”的建议行事的,不管建议多么荒谬,似乎别人的声音总比自己内心的声音更大。人生在世,每个人的经历、际遇、爱好都是不同的,哪怕同一家庭的不同子女,都会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感受,又怎么指望别人能和自己同频共振呢?然而不奢望别人的理解,并不意味着拒绝理解别人。正因为理解的不易,能够理解别人才是一种教养。
自从爱上了《为歌而赞》,就爱上了房琪,爱上了她的坚韧和勇敢。这个世界很喧嚣,做你自己就好。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迎合每一个人,而是找到和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让我倒下,除非我自己趴下。十五六岁的那股坚韧和自信如清风一般吹到今天,我也依然是最好的自己。
这一生,你唯一要完成的KPI,就是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