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有机会倾诉,会是什么感觉呢?卡尔· 罗杰斯写到:“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得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是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那么,今天我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倾听的那些事。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1.全身心的倾听
法国作家西蒙娜 · 薇依写到:“倾听一个处于痛苦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不,那就是奇迹。”
倾听是一种能力,但大多数人不仅不具备这种能力,甚至连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曾了解;以至于我们总是好心办坏事。
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是否是他们想要的。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的像一只猪。”
“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的看了我一眼,喊了声“爸!”然后摔门走了。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当恋人遭受痛苦并需要我们给予关怀时,我们笨拙的安慰,却起不到任何作用;当朋友遇到挫折,需要我们倾听时,我们却不合时宜的,用讲大道理的方式开导他们;最终,将事情越描越黑,却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只要用关爱的眼神注视着对方,要安静聆听,让对方感觉到你理解、并尊重他的需要和感受就足够了。
2.给他人反馈
安德森是一位小学校长。有一天她回到办公室,发现有位叫米莉的女生满脸沮丧地在那里等她。米莉一见到她就问:“阿姨,你有时会不会连续几天都做了别人不喜欢的事,而且不是有意的。”
“是的,”安德森回答,“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其时,她有个紧急的会议要参加,但不希望把米莉一个人丢在办公室。于是,她直接问:“米莉,我能为你做什么吗?”米莉用恳切的眼神看者她:“阿姨,我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我只想你听我说。……
如果你真的在乎你身边的人,不妨试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理解,倾听他们的心声,在适当的时间给予适当的反馈;相信我,这种关切所起到的作用远胜任何物质。
3.正确的面对问题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汉玛斯克德(联合国前秘书长)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能敏锐的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但这只是理论上可行。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自己在被蚊子咬了以后,还能给别人挠痒痒”。所以,作者提出了另外两种选择:
(1)大声的提出请求
请注意,这里说的时:“提出请求”,不是“提出意见”或“指责对方”。
有一次,我在工作到很晚以后回到家,看到两个孩子正在吵架。我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于是我大声的提出请求:“我很痛苦,我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我需要安静!”我年仅9岁的大儿子停了下来,问道:“你愿意和我们说说话吗?”
于是,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直接的表达我们的痛苦,而不是冲着孩子大声喊“你们怎么回事。”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她也能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当然,“有时”我们的这种表达奏效,就表示“有时”不奏效。更何况,普通人在处于疲惫、压抑等负面情绪中时,通常都不会有耐心较为理智的倾诉。所以,作者给出了第二种选择:
(2)换一个环境
不要在愤怒时,做任何决定!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调整自己。冷静下来后,我们自然会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它。
倾听的力量
1.使身心痊愈
一位女士到医院当了护工,并被邀请去和一位老太太谈话。护士告诉她:“我和他说,他的病并不重,只是吃药,病情就会好转。可是,他听不进去,整天坐在屋子里喃喃自语‘我不想活了……”
这位护士这样和老太太交流:
“你的意思是你痛苦到不愿活下去?”老太太很惊讶,停了下来,表情也轻松了许多。他开始讲,从来没有人知道她是多么痛苦。这位女士继续表达他的理解。很快,他们就感受到彼此的情意,手挽着坐在一起。当天晚些时候,老太太开始吃饭、服药,情绪也明显好转。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得出一个药方:聆听、倾诉、理解、“混在一起吃下去”就能身心痊愈。
2.防止潜在暴力
一位戒毒人员和我谈起了他的一段经历:
这位妇女在多伦多的一所戒毒中心上晚班。晚上11点,有个男人进来要求给他一个房间休息。这位女士解释说,没有房间了。这时,他把她摔倒在地上,用刀抵着她:“不要对我撒谎,你一定有房间!”
这位戒毒人员冷静下来:“看起来,你很生气,你想有一个房间可以休息。”
“就算我是个瘾君子,我也需要尊重,没有人尊重我,连我父母都看不起我,气死我了……”
后来她这样描述:“这样的对话持续了35分钟,我专注于他的感受和需要。实际上,后他收起了刀。我也帮他在另一个戒毒中心找打了住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请大家去附近的咖啡店喝咖啡,有位女士很唐突地说“不!”我愣了一下,很快提醒自己倾听他的感受与需要。“你好像有点不高兴?”我问她。
“不是这样的,”他说,“只是我不想每一次张嘴就被你纠正。”
“你担心,在喝咖啡是不能自在的谈话吗?”我问她
“是的,和你去喝咖啡,我担心你会一直留意我说话的方式。所以,我不想去了。”
……
最终,作者通过不断地表达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排解了那位女士的忧虑,成功的邀请了那位女士
沟通所引发的不快,通常都有两个原因:
(1)沟通者只考虑自己,忽视了他人的感受。
(2)没搞清楚对方的想法,就轻易下结论。
一个人的倾听能力,反映了他的智商:听的同时还能给予恰当反馈的,是最聪明的人;全程只听不说等倾诉者自己想通的,是聪明人;而只有愚蠢的人,才会用一堆笨拙的大道理激起他人更大的不满。
3.解决冲突
有一次,我和一群社会问题青年谈话。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我感到伤心,我需要尊重。”“哦,你们看,他感到伤心,这简直糟透了!哈哈哈……”
我没有生气,也没有气馁。这时,有个人说:“你说的都是废话,如果现在有一伙人,他们带了枪,你还会在这里和他么胡扯?”
我试着体会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对学一些没用的东西,你感到很烦?”
“使得。如果你了解这里,你会知道你说的都是垃圾。”
“你认为我在帮助你之前应当先对你的生活有所了解?”
“就是这个意思。在你说话前,你的脑袋可能就开花了。”
“所以,我很希望你对你们所面临的危险有所了解?”
……
在长达45分钟的非暴力沟通之后,那群社会青年开始认可、甚至称赞马歇尔。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公式:倾听+示弱=解决冲突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发交”很多人担心,在面临挑衅时,示弱会让对方更加盛气凌人;但事实证明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只要我们深入体察对方的感受、需要,就能以最佳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获得对方的尊重。
——《非暴力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