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把生活看作是一条流动的河。站在河岸,回想从这流过和即将从这流过的水。看着,看着,就清晰的看清了自己的来处和去处,并确定地知道我是谁。所以盲从、妒忌、羡慕、憎恨,都是无聊的浪费。不如沿着既定的方向赶赶路,可别错过了今晚的宿头。
我出生在农村,喂过猪,放过牛羊,整天光着脚丫子跑过希望的田野。农村里的耕种锄收,肩挑背扛,我都很熟悉。只是,那时候,没有什么可供我们阅读的书籍。甚至整个村子里,也找不到一本像样的书。我生活在精神的荒原上。直到上中学,才在同学中间传阅了《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等书籍。其中,《平凡的世界》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认识了我生活的这块黄土地。让我知道了,山外还有山,山外还有一片更广阔的世界。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人生是最美丽的。
九八年,我大学毕业签约灞桥,入职62中。时间一晃,已是21年了。其间,结婚、生子,在学校里燃烧自己的青春,从不曾离开过。这里已然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我经常感到庆幸,是六十二中这块偏安一隅的农家小院,护佑了我的成长。我是62中人。我对这个身份从来都没有讳莫如深过。相反,我对她经常心存由衷的感激。感谢她,在我无知,躁动,又迷茫的年龄里,慈悲的接纳了我。
尽管刚到学校时,学校里的荒草长了有一人高。全校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教室和宿舍是一色的瓦房。下雨的时候,学生要搬着课桌,躲避漏雨的侵袭。我的宿舍里也到处放满了盆子,来接漏雨。凄风冷雨的晚上,我要蜷曲着身子才能瑟瑟地睡去。但我觉得这比孙少平上班的,铜城大亚湾煤矿好多了。我决定向孙少平那样,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儿。
工作伊始,我就既代课又当班主任,俨然是学校的骨干和主力了。那种被重视和被需要的神圣感油然而生。年轻的激情瞬间在胸膛里燃烧。当年的62中,一个年级八个班,一个班级五六十个人。我做了其中一个平行班的孩子王。 于是开始了和孩子们耳鬓厮磨,荣辱与共的日子。
九零年代的农村,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还不是很重视。孩子能识几个字,混着慢慢把个子长高,就行了。但我把教好孩子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责任田。接班一年里,我跑遍了狄寨27个自然行政村,给每一个孩子建立了详细的走访档案。走访让我接上了地气,重新嗅闻到农村家长,那熟悉的善良、功利、浅见的教育观念。那时,我相信凭一己之力,就可以让孩子们得到改变。也许,这就是我生活的意义。
为了把课上好,我经常备课到深夜,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激动的难以入眠。初中的那篇巜挖荠菜》,我们是在附近的麦田里是完成的。班会干脆开到大冢上去。周末的野营拉练,我们可以从鲸鱼沟的西沟底,走到东头上游。我们在竹林里唱歌,在瀑布旁玩水,扫荡浅溪里的河蚌,驾起机动船在水库里疯笑。此时,我们荡起希望的双浆,生命迸发出火热的温度。师生们亲密无间,教育在信任中悄悄发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班有一位男孩儿,上初一了,居然不认识字。他爸告诉我,就是厕所墙上写着的“男女”两个字,他都分不清。我不相信,叫来一试,果然让人目瞪口呆。于是我给他开小灶。从学拼音查字典开始,从领读和指认开始,从提起耳朵不让他睡觉开始。两周内,学生学的很刻苦,家长也很满意。但两周以后,孩子家长突然提出,让孩子退学。因为他们看到孩子为了记住当天所学的知识,晚上都不睡觉。他们认为,家里只有这一个男娃,搞垮了身体,不值当。
再三挽留无效后,我只能无奈的放手。后来没过几年,这个学生就结婚了。生活靠开没有营运执照的面包车维持。我曾在他的车上见过他一次。那次他坚决不肯收,我的车票钱,却把唉声叹气留在我的耳畔。再后来,我听说他上吊自杀了。这个孩子也许就是没有找到生活意义的那一个。或者,是这个世界压根没有给他生活的准备。在他的身上,我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我在他的生活轨迹里有没有留下痕迹,不得而知。
尽管这一班学生,很爱学语文,后来也有两三个考进大学的,但大多又都回到农村,成为我们身边的路人甲乙丙。唯其如此,我也许正好触摸到生活的意义。尼采说,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我站立的这块教育土壤,贫瘠如此,困顿如此,让我深感教育使命的艰巨和艰难。但转念一想,培养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培养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难道就没有意义吗?难道我要整天活在自怨自艾的哀叹中吗?不,决不!
时间流转到2000年以后。有一次,西安市教育局请来了魏书生、钱梦龙两位大咖,在师大附中室内体育中心,上现场公开课。教育界"南钱北魏"的称号,引来了现场的座无虚席。但他们在现场数千人的注视下,从容施教,妙招迭出,引出的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令我心折。
回到学校后,我立刻购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现学现卖。
自此,我决定做一个好班主任。我每天行走在实践的路上,也许这样就不会让梦想流于空想。当学校里出现了身患恶疾的同学,需要水滴筹来救治时,我不让我的学生去做冷冰冰的路人。我们以生命的名义,展露悲悯的情怀,发起募捐。同学们各尽所能,形成爱的洪流,去扶助孱弱的灵魂,渡过难关;当班级荣誉受到贬损时,我需要有人站出来,为维护荣誉而奔走;当我们通过努力,取得收获时,我需要同学们自信的喝彩。因为一颗有温度、敢拼争、能担当的心,才有可能胸怀天下。
我决定做一位业内的行家。我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第一,远离办公室里的家长里短,静心多备几节好课。好到字字珠玑,妙语连珠;好到情随理至,妙趣横生;好到疱丁解牛,刀入无间,而游刃有余。我相信教与学是符合相互吸引法则的。第二,远离单位里的蜚短流长,多读几本好书。读读"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东坡,涵养一点潇洒。读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求得一点淡泊。读读周国平,寻找一点深度。或者读读《红与黑》,体验一下小人物的跌宕人生。我相信,肚子里有了些干货,才有可能不负这张靠开口吃饭的营生。第三,远离工作中的拉帮结派,争长论短,认识一下终南山里的二冬子。租一院荒弃的院落,养两条狗,喂几只鹅,种下四时的菜蔬,收拾好心情,写出率性的巜借山而居》。我相信,庄稼不收年年种,总有一年好收成。让自己行动起来,省市级“手骨头”也试着去评评,捡拾起生活道路上的零碎,回头望,或许我可以拥有一座高山。否则,蹉跎了岁月,也许岁月就蹉跎了我。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成长,那段日子往往是疼痛大于收获的日子。但是只要时间够久,当阳光照进来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自信,更从容,更丰富,更扎实。我也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是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那个舞台。现在,62中已从普通高中,建设成省标化高中。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全区超一流。大量从城里的孩子,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也开始了精致化办学之旅。我和我的62中,一起走在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时至今日,我从没有着急的想过,自己会变老。虽然这个世界还到处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今后的工作道路上,一定还会有许多发展的阵痛,而我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我生活的这条奔流不息的河,一定会汇入磅礴的大海。
谢谢聆听,谢谢!
2019年12月 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