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交流就意味着不想做朋友吗?或者只是一种难以逃避的行为。
在这个社交丰富信息轰炸的年代,我患上了一种叫做间歇性拒绝交流症的病。也许昨天在微信上是最佳段子手,今天看着全是提示信息的页面却半个字也无法打出。就像电池充电一样,总要失联几天,才能恢复电力。
不同于外向的人,相对内向的人无法通过社交来获取力量,对于他们来说社交是一种输出力量的行为。微信把社交的成本降低的同时让社交如影随行,很容易就侵占了自己独处的时间。所以很容易就会患上间接性拒绝交流症。想一想周围有没有朋友昨天在微信上和你聊得开心,今天不管你发什么消息都没有回应,也许他不是因为忙或者没有看微信,而是进入了一种间歇性拒绝交流的状态。当然不只是社交工具上会这样。
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完全不想说话,不想解释,不想和任何人交流的时候。这其实是一种充电状态,完成这个充电周期人会复活回来。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这种状态,比如说一直是靠社交和与人交流来获得力量的完全乐观型,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无法理解这个充电的周期。在他们看来又不是有人欺负你了,又不是别人得罪你了,为什么会突然不理别人,你这个人估计是不好相处,还是不要有过多的交往好了。可是事实上,有间接性拒绝交流症的人往往心理上比别人更细腻,心地更加善良。如果单纯的用这种方式来界定他们, 只会让他们拒绝交流的问题更加严重。
我并不是说这种间歇性的拒绝交流是一种好的行为,但是如果遇到这一类的人,希望你能温柔以待,予以理解。对于突然拒绝交流的人们,不要觉得他们奇怪,他们难以相处,给与他们充电的时间,他们也许会成为你难以替代的伙伴。